耕海万顷,更要养海万年。20世纪90年代,曾是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的大黄鱼几乎在舟山海域绝迹。2000年前后,舟山海域开始增殖放流大黄鱼,以及厚壳贻贝、海蜇、乌贼、黑鲷等,累计百亿尾。此后舟山渔民逐渐能够捕捞到大黄鱼,其他渔业资源也正在逐渐恢复,已经绝迹近20年的曼氏无针乌贼,也重新回到百姓餐桌。
厚待大海,就是厚待自己。今年1月中旬,有媒体刊发题为《消失的大黄鱼又回来了》的报道,船老大林海平和渔民杨天胜激动地讲述:1月14日晚上8点多,他们在东海165海区作业。一次寻常的起网让船员们惊呆了,只见网里金灿灿一片,“咕咕咕”叫成一团。“入眼的基本都是大黄鱼。”“这一网160箱,除了小部分鲳鱼、乌贼外,共有2450公斤的野生大黄鱼,大部分都是1公斤重的,最大的有2公斤多。”按照时下的行情,算算账,价值957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黄海海域继续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同时,累计放流各类水产苗种400多亿尾,促进了黄海经济鱼类种群资源恢复,大大增加渔民收入和渔业效益。据科研单位监测显示,渤海和黄海北部部分海域曾经消失的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等秋季渔汛又重新形成。2016-2018年,山东省近海中国对虾资源量达4500吨左右,基本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2020年,辽东湾中国对虾回捕总产量为678吨,产值2亿元。
多年来,回捕中国对虾、梭子蟹、海蜇等重要增殖资源,已成为山东省中小马力渔船约60万渔民秋汛的主要生产门路,沿岸渔民回捕增殖资源收入约占全年总收入的2/3。在政府增殖放流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山东省群众性底播增殖面积达10万公顷,每年底播增殖贝类、海珍品等水产苗种约1500亿粒,年产量约45万吨,年产值达210亿元。
辽宁、河北、山东等沿海各地,大规模定点放流恋礁性鱼类有力推动了休闲海钓、渔事体验,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综合经济收入是鱼品自身价值的许多倍,“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促进了现代渔业提质增效,“渔家乐”成为海岸线上的另一道风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29/33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