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小刘固,遇上有机“合伙人”


  除此之外,原来“不可描述”的旱厕成了有空气清新剂香味的水冲厕所,随地吐痰会被惩罚劳动,撒谎成了不可饶恕的事。农场到处贴满了类似于“在工作上没有平坦路”等川崎用毛笔写的大幅标语,如战斗檄文一般醒目。

  “为民请命,心系农桑。归田原阳,养殖办厂。呕心沥血,惠泽故乡。”这是李敬斋碑文上的字。当实在有过不去的事时,川崎就到李敬斋墓前,一待就是半天。碑文上的字,是他心里中国官员的形象,也成了做人做事的样板。

  在经过几轮堆肥试验后,2015年初小刘固农场开始了有机番茄栽培试验,4个大棚5、6亩地。但3月的大风和喝酒事件导致幼苗损伤严重;8月,河南高温又让番茄生了病;11月24日一场30厘米的大雪彻底压塌了棚,农场颗粒无收。

  雪灾导致没东西可卖,这让李卫又到了崩溃边缘。川崎更担心农民工资怎么发,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信任。他发了一条微博,有心人转发后引起不小关注。李卫也找到当地信得过的合作商,出售一些红薯粉条、大米、蜂蜜,短短几天卖了7万多元。“发货时因为缺乏经验,出现破损、退货,又赔了很多钱。”李卫回忆。

  直到2017年前后,农场的有机番茄终于有了较为稳定的产出,等到2018年,各种有机蔬菜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元。那段时间,川崎也会在每晚9点之后,喝着河南本地的航空啤酒,和大家一起看会儿电视。

  

  “堆肥之前先育人才”

  在微信转账500元后,11月中旬,记者踏上了为期两天的小刘固培训之旅。“种植之前先育土,育土之前先堆肥,堆肥之前先育人才”是李卫和川崎达成的共识。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川崎体力下降,“每天走100米都很辛苦”。所以,76岁的川崎和李卫想通过培训来影响更多人,并给农场带来稳定收入。

  虽然离豫北重镇新乡只有60公里,向南跨越黄河就是郑州,但这里的偏僻还是超乎预料。晚上8点到了农场,记者在昏暗的灯光下摸进教室,12位学员围坐一起,中间的长桌上摆满了豫北乡下特色吃食:花卷馒头、炒白菜、番茄鸡蛋,脸盆大小的锅里是没什么热气的小米粥。此刻正是餐后自我介绍环节,川崎把头埋进桌子里记录——他比照片里更显苍老,蓝色工装沾满了泥土污渍,满脸褶皱和稀疏的白发让他疲态尽显。

  一旁的鲜英美,白净帅气,身边是他健谈开朗的母亲,母子俩从四川绵阳坐了5小时高铁和3小时大巴。“我在绵阳卷烟厂工作,厂里搞‘一企帮一村’,我被派去做扶贫,在中国之声听到小刘固农场,就过来学习一下。”

  皮肤黝黑的王家旺来自湖南凤凰,嘴角的伤疤有几分江湖气。“和几个大哥搞工程的嘛,一年也有100多万。原来家乡生态很好,现在都污染了,以后想搞有机农业。”

  晚上,几位学员被分配在几公里外的镇上住,40元的房间里有打不开的水龙头和泛黄的床单被罩。天南海北的陌生人顾不上这些,意犹未尽地大半夜出去喝酒,路边摊上铁锅炖大鹅的香气让他们飘飘然地开始胡吣,绕不开的终归还是农业。酒至深夜,王家旺端起最后一杯一饮而尽:“这地方,有点意思。”

  第二天一早,我们才看到了农场全貌:3层泛黄小楼经多次翻修仍显破旧;冬天的村子里免不了消沉,因为陌生人到来,会零星传出鸡鸣犬吠。到农场时,只见川崎和他的翻译在硬化地面上,从鼓风机中拽出拧成团的气管,插进一人多高的粪堆中,嘴里嘟囔着“发酵,要充分发酵”,旁边的桶里是用水搅拌好的发酵菌,他望着身边一脸好奇的学员说:“会一步一步教学。”

  接下来就是吃饭、上课,川崎讲了制作堆肥、太阳热消毒、木醋液消毒法等,并带着大家到附近的小型堆肥场和养殖场参观。学员们全程都在和“日本普通话”较劲:动词总在最后,声音总是“一声和四声”,比如“无论环境,持续工作”。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卫也来探望大家,她个子不高,齐耳短发,从发皴的皮肤和厚厚的棉袄就能看出,她已经完全融入村子了。她说:“农场现在坚持下来了,还能坚持多久我也不知道,希望你们都能参与到小刘固的事情中来。”

  她口中的“参与”绝不是客套,因为这个农场在周围的农业生态中宛若孤岛,要活下去,就离不开各种非常规的方式,其中有川崎的因素,也有社会各界的帮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堆肥 发酵 蔬菜 番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