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陈泽民:一粒汤元打天下




    一粒汤圆,成就8亿身家

    汤圆一上市就开始热销,市场需求量太大,仅靠三全一家的产能根本跟不上。一时间郑州38家企业开始效仿,这也带红了整个产业。
    “尽管在郑州已经供不应求,但我更坚信有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必要。”1990年春节前,陈泽民到北京开会时,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西单菜市场,向商场负责人推销。负责人答应进两吨试销。结果两天后,会还没开完,三全厂就接到西单菜市场经理的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接下来,北京的多家副食品商场竞相要货。
    北京市场的顺利开拓,使陈泽民信心大增。陈泽民于是花4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昌河面包车,每个周末,冒着寒风、酷暑奔走外省。
    1990年至1992年期间,陈泽民身兼司机、装卸工、推销员、会计于一身,开着那辆破旧的昌河面包车跑遍全国大部分城市,北至哈尔滨,南达广州,西至西安,东到青岛。
    当时的苦,只有陈泽民心里最清楚。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那次到沈阳送货。
    黄昏,气温零下20度,时速20公里。一辆没有挡风玻璃的破旧昌河面包车,在冰雪覆盖的柏油路上艰难“爬行”,驾驶员的睫毛已结满白霜,脸冻得发黑。
    这是1991年12月的一个傍晚,驾驶员叫陈泽民。这条从郑州通往沈阳的路,他已开了两天,车里面用冰箱装着他要推销的速冻汤圆。半小时前,为避让大卡车,昌河面包发生了侧翻,挡风玻璃摔得粉碎,幸运的是,汤圆完好,陈泽民也无大碍……
    当天夜里,落脚郊区小旅店的陈泽民,不顾翻车惊魂,频频联系沈阳市内的供销社和商场。第二天,他还现场给供销社的经理们煮汤圆,恳请帮助代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后,两辆沈阳牌照的大卡车开到了陈泽民的郑州三全食品冷饮部———由于汤圆销售情况出奇的好,供销社主动派车上门要货……
    “我们的汤圆,只要上门送一次货,下次肯定是买家主动上门要货。”正是这样的寒风和酷暑背后,1993年时,三全日产量30吨,但货到各城市仍引起供货商的争抢,在济南甚至出现一次让警察出面维持销售秩序的火爆场面。
    1992年5月,陈泽民正式决定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将三全食品冷饮部升级为“三全食品厂”。
    17年后,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首日以54.37元价格收盘,当天三全食品市值达到50.84亿元,而持有1376万股的董事长陈泽民,身价近8亿。

    专注速冻食品,欲做百年老店

    20多年来,三全只做速冻食品。
    在陈泽民眼里,三全是他的第三个孩子。没搞多元化,陈泽民并不遗憾。在他的观念里,要打造百年老店就要专注主业。
    “如果我把精力用到其他方面去,那主业肯定要受影响。现在把精力、时间、财力全部集中到主业上,天天动脑筋,结果是非常不一样的。”陈泽民说。
    如今,陈泽民已经从一线退了下来,把接力棒交给了两个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全是传统的家族企业,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他慢慢意识到,企业要靠管理团队,靠现代化的管理。“所以现在我们请的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的高管,二百多个高管人员来管理我这整个团队,我个人见好就收,退居二线了。”
    “我两个儿子只是占管理团队人员的百分之几,他们承担责任。但是现代化的管理是要聘请有能力的人去做。”
    在陈泽民眼里,长子陈南和次子陈希可以继承他对三全的这种挚爱,并使三全得到更大发展。
    当年,陈南和陈希对业务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以往三全的包装箱由某企业供应,每个2.50元,陈泽民曾要求降价,供应商称利薄,陈泽民碍于情面就放弃了。但陈希要求投标,结果是每个1.70元,而且质量比以前还好。
    最初陈泽民觉得这样做伤感情,但“听了几次课”后陈泽民有了新的感悟:“我们那个时代的人讲求人情,但他们更强调规矩,该招标就招标,该评估就评估,该论证就论证,这对于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企业而言十分必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总结 萌生 糯米 脱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