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拉近城乡距离 打通“最后一公里”


图文:拉近城乡距离 打通“最后一公里”——武汉市黄陂区“村村通客车”纪实    农村新报讯 图为: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右一)调研“村村通客车”工作进展
    图为:通村客车在村头等待出行村民
    图为:高质量建设农村出行、致富路
    图为:农村客车实行“一卡通”,迈向公交化

    黄陂区区委、区政府把“村村通客车”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号工程”来抓,交通部门全力推进,开辟了一条条安全畅通的通村路,拉近了农村与城市距离,打通了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筑起了农村便捷路、致富路、发展路,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为满足农村出行、发展需求,确保农村客车“开得通、留得住、服务好”,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

    行车1小时美丽乡村并不远

    “我们这里山里的景色美着呢,从武汉开车顶多1小时,就可以在这里饱览山水美景”姚集街石桥村党支书卢继宗不无自豪地说。
    其实,石桥村离武汉城区不足100公里,属丘陵地带,靠近当地的黄土公路,出门也应该是方便的。
    可是,今年“三万”活动开展前,村民从村里到黄土公路乘车去集镇、城区就有点难了。
    据姚集街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姚诚桥介绍,石桥村原来唯一的一条村道,狭窄、破损,分布在山里面的村民,平时出门很不方便,去趟黄陂城区,走路、转车要2个小时,骑摩托车、自行车,道路坑坑洼洼,搞不好还要摔跤。
    “不安全、不方便、村里离城有点远”是昔日村路留给村民的印象。
    今年“村村通客车”开展后,村民的出行得到了根本改观,在贯穿石桥村的石屋山至十棵松的24公里通村路上,目前,建有6个候车亭、18处错车台、22个招呼站牌,拉直弯道13处,安装凸面镜4个、安全防护栏32米,修复破损路面11320平方米,建设安全设施11公里,农村客车每天分早、中、晚发班,使沿线村民出行不再难;石桥村17个自然湾、2000村民也分享到了这份实惠。
    据黄陂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柳育青介绍,今年“三万”活动开展以来,黄陂区区委区政府把“村村通客车”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号工程”来抓,领导亲自挂帅,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高标准实施,制订《“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实施方案》,全区“村村通客车”工程资金总投入达2.4亿元,取得明显成效。
    截止目前,全区已维修破损路面33.7万平方米、建错车台3660个、建安保设施180公里、桥梁改造37座、转弯半径1421处,乡村始发场地63个,行政村候车站亭311个,湾组招呼站2450个。通路、通车,使城乡之间距离不再遥远。
    作为“村村通客车”试点的木兰乡,共有11条客运班线,其中通达汉口一级线路6条、通达前川二级线路2条、区城内循环三级线路3条,实现客车100%全覆盖,该乡居民20分钟可到集镇、40分钟到城区、90分钟到汉口,出行十分便捷。
    “路建好了,车开通了,村里发展也要提速了。”卢继宗信心十足地说。
    眼下,一家公司有意来村投资,卢继宗正带领全村人利用“村村通客车”带来的发展机遇忙两件事:规划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先把8个自然村310户村民搬迁到靠近公路的地方,腾出土地搞致富,让村民居住得更舒适、更方便,生活质量更高;其次,利用村里拥有的旅游资源,开发自驾、露营、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武汉市民仅花1小时,就可自驾或乘车到此一游,看一看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呼吸一下大自然新鲜的空气。

    进城买米、油 不用再走路

    21日上午9九点,记者来到黄陂区汽车客运站,一辆标有“黄陂农村客运”的客车在站内十分抢眼,七、八个老人正坐在站内等车。
    “我现进城买点米、油,不用再走路了,坐个车,一刻钟就到了。”今年72岁的老人周润生守着身边的一袋米、两桶油笑着说道。
    周润生所在的黄陂区前川街平湖村二组离城区并不远,骑车不过半个小时,可过去车不通时,像他这样老人,上街骑不了车,而走路,一个单面要一个多小时,城区对年轻人虽然很近,但对他这把年纪的老人却很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木兰 强化 丘陵 新农村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寻医问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