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黑土地上,追逐农业现代化的曙光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时指出,多年来,垦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要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高垦区农业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总书记的指示使黑龙江农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必须超常发展,实现从“排头兵”向“领跑者”的跨越。2009年11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了第一批5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黑龙江垦区独立命名为“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化”与“大”就是创新理念。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着力推进了农、林、水、种、肥、机一体化进程,开展了农业标准化提档升级竞赛活动。黑龙江农垦作为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9个管理局所属105个农场,有55个被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粮食生产“大县”中。为此,在示范区建设中,垦区着力完善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基础产业与牧、林、加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作物结构实现大调整,4200多亩农作物中,水稻、玉米分别增加到2182和1020多万亩。

    

    以粮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变点在哪里?垦区强化了两大引领。一是投入引领。2011年,垦区完成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了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达到2305.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745.6万千瓦,建成了东中西三条2000公里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二是管理引领。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为96%和100%,标准化覆盖率100%,科技进步贡献率67%,成果转化率82%,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率100%。获“三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总数过千。数据证明了管理效能。

    现代发展理念就是管理创新。黑龙江农垦总局副局长徐学阳对记者说,成为领跑者是农垦60多年现代农业开发史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度融合的结果。没有国家持续不断地对大垦区的大投入,没有科技进步这个巨大的助推器,没有农业装备与水平的跨越,也就没有垦区成为领跑者的基础。而垦区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创新生产关系的基础。他说,创新生产关系是农垦最值得借鉴的经验。所创造的“统分结合”,即国有农场与家庭农场双重的经营体制,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最大最快的释放,才有了发展的高速度,规模的大提升。而场地共建和全产业链发展,延伸的则是先进生产关系。正是通过组建大型农机合作社,促使全省土地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2011年,所有农场与省内65个县(市、区)、528个村开展合作共建。通过共建大型农机合作社、科技园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全省1/3的农户纳入共建体系。

    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说,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是个新节点,农垦进入了农机装备与水平大提升的新阶段,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而垦区“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保障。个人是农机的投入主体和经营主体,但管理权在农场。每个农场都成立了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提供公益性服务,对农机普遍实行了停放、调度、作业标准和验收、油料供应、收费标准和结算、保养和维护标准“六统一”。正是这套与土地承包责任制相配套的农机管理模式,完成了人、地、机的统一,引领了农机的现代化。

    “示范区的建设一开始的定位是‘六大功能’: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技术推广带动,农业人才培训,休闲旅游观光。随着发展,又增加了两大功能:绿色低碳生产,现代信息化应用。”农垦总局农业局张力军说,“技术进步使水稻生产全过程由‘6个10天’变为‘5个10天’。5月15日开始插秧,25日插完,就是高产期;若向前推5天,就是平产期;向后推10天,就是减产期。因此,树立‘抢农时’的观念非常重要。我们对‘5个10天’提出了‘按得住,上得去’的要求。按得住,即要等到高产期再下手;上得去,是指每天要保证作业量。生产上,要求农时、技术、标准、管理、服务、示范带动做到‘6个到位’。统一供苗后,亩产由5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农户心悦诚服,对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服务理念完全接受了。创新管理促进观念转变,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土地 现代农业发展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