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赞誉,刘迅甫只是淡淡地答道:“我热爱这片土地,写这些完全出自本心。”正因为刘迅甫立足于故乡那块坚实的大地,才有了他后来的放眼于江河湖海、山川平原和浩茫天宇;正因为刘迅甫在故乡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了根,后来他才飞得更高、更远。
与时俱进情系民生
一个时期以来,诗歌不景气,个中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诗歌对重大现实题材表现不够。在刘迅甫看来,作为一个诗人必须要书写这个时代。刘迅甫的诗并没有走进纯粹个人情绪宣泄和自我精神标榜的胡同,也没有误入—味风花雪月、文辞玄机的轻飘路径。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的艺术家,刘迅甫以一颗赤诚之心时刻与祖国共呼吸、同命运。
1975年,刘迅甫高中一毕业就参军入伍了。在部队,相对单调、规律的部队生活并没有磨去他创作的灵感。相反,他从现实生活出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小品《二排长归队》《指导员查铺》和诗歌《抗震组歌》《三进付家营》《秋暮凡峙寄中秋》等,接连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发表;书画作品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军区联展并获奖,还立了个人三等功。尤其是诗歌《抗震组歌》,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立即就被创作出来,广为流传。
上世纪80年代初,刘迅甫告别了军旅生涯,又沿着那条古老的颍河,一路高歌,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莫向风云问去程,乾坤一马放人生。
归田不改鸿鹄志,走出军营还是兵。
——《别军营还乡路上作》
刘迅甫复员回家,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他的肩上。因生活所迫,他走村串户收过废品,拉过砖,运过煤,摔过砖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富裕后以深情回报家乡,村小学的房子年久失修,被大雨淋塌了,他出资修缮;为集资建校,他第一个捐了款,被赵楼村党支部、村委会授予了“普九功臣”……如今他的工作很忙,但是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赵楼村探亲,看看赵楼的父老乡亲。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举国悲痛,他立即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和动员每位艺术家创作10幅书法或绘画作品。他本人率先垂范,连续几天几夜,废寝忘食,完成书画创作20余幅,表达他对灾区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随即他又创作了《情系汶川》组诗6首,讲述了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灾难,表达了他对汶川的美好祝愿与殷切希望。刘迅甫以中原儿女质朴、清纯的思维诠释着“爱心”的含义,没有豪言壮语,亦无丝毫做作。
2008年9月28日,对中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中国“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因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技术,实现在太空行走的国家,全球数百万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见证了中国太空行走活动。诗人刘迅甫感慨万千,一颗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举头仰望英雄路,
漫步太空惊鬼神。
借问天公高几许,
巨龙已上万重云。
——《“神七”问天》
2008年,中国首次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刘迅甫激情澎湃,创作出《2008·奥运开幕式九大震撼系统扫描》组诗,将诗人那种喜极欲狂的心情直接表述于笔端。
—道天光流异彩,百年奥运梦终圆。
缶声振起雷鸣阵,荡气回肠撼泰山。
——《缶阵迎宾》
一晃4年已去,伦敦奥运召开在即。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刘迅甫积极筹划一场名为《中国魂·与奥林匹克同行艺术展》的展览,预计在7月底—9月举行,届时全国约有数百名书画家将携作品参展。
为农民工树碑立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土地,离开乡村,来到陌生的城市谋生存。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已达2.5亿多人。农民工,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在短时间内形成又在短时间内摆在中国面前的巨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最艰苦的岗位,奉献着最诚实的劳动,在故乡与城市之间奔波,完成了中国最繁重最密集的体力劳动,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奉献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却鲜少有人为他们树碑立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14/18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