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最美的乡村”引领京郊旅游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李庆国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这一系列回归自然的体验之旅,在北京郊区已屡见不鲜。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京郊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吃、住、玩等旅游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游客。“北京最美的乡村”在特色项目开发、科技生态示范和旅游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转型探索,一种新型乡村旅游模式正逐渐形成。

    以“特色项目”促进民俗文化繁荣

    吃五彩饺子宴、逛蔬菜大棚、参观循环经济示范户、采摘有机蔬果……2012年春节期间,距离北京市区40多公里的大兴区留民营村迎来了不少城里来的游客。

    每年除夕上午,留民营村的男女老少都要聚在一起吃饺子,在当地被称为“千人饺子宴”。如今,这个从1980年起延续至今的“村俗”,已经成为“北京最美的乡村”的特色旅游项目,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慕名参加。

    2011年,留民营村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如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已经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干部兼职当起了导游,带游客参观蔬菜大棚、采摘有机蔬菜,到农民家参观沼气取暖,忙得不亦乐乎。

    与留民营村一样,“北京最美的乡村”中有不少都成了京郊旅游的热点。在平谷区玻璃台村住青山绿水农家院儿,去延庆县柳沟村吃远近闻名的“豆腐宴”,在密云县古北口村看雪中长城……近年来,游客除了喜欢有山有水的村庄以外,更加青睐的是有特色项目的村庄。

    平日里,多个乡村还围绕农业生产开展特色活动,一年四季亮点不断,从春季“桃花节”、“梨花节”、“采摘节”,到冬季反季节产品“草莓节”,在节庆活动的“包装”下,普通的农业生产也有了新意。

    据北京市委农工委对2011年乡村游客流与消费情况的初步调查显示,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村庄更受市民青睐,占客流总数的近40%。这些乡村不仅在传统节日里用浓厚的民俗气息吸引游客,在平日里也积极开展特色活动。

    以“科技生态”展现都市农业风貌

    北京市明确提出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首都农业新的增长点和市场制高点,强化其食品供应、生态屏障、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等功能。京郊乡村旅游也逐渐摆脱了传统农业,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生态环保的新道路。

    目前,北京郊区共有各类农业观光园1300个,市级观光示范园83个,其中不乏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旅游景点。拥有花卉育种研发基地的顺义区北郎中村有“京郊百花园”的美名,在节水高效、雨洪管理等循环水务方面也有创新之处,每年蝴蝶兰、菊花花期举办的赏花活动,不仅赏心悦目,还具有农业科技示范效果。

    怀柔区渤海镇的“栗花沟”,近几年已成为京城百姓京郊游的热门选地之一。这条以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特色品牌突出、科普文化完善为特点的山区沟域,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加强科普文化建设,展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样风貌,2009年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的怀柔区六渡河村,是这条栗花沟里的重要节点之一。

    从2006年起,由市委农工委牵头开展的“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就是以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人居环境的生态景观化、人文精神的时代化为导向,为了赢得“北京最美的乡村”美誉,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自觉改善环境,走向了生态环保之路。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创建共完成绿化面积3983万平方米,累计创建环境优美乡镇123个,首都绿色村庄260个,生态村1204个。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乡统筹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京郊农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延伸,逐步实现了农业园区向旅游景区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农民从一产生产者向三产经营者转变。近几年,《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试行)》、《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乡村旅游规范发展指引了方向。在政策引导下,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吸引来了商业资金的投入。一些懂市场、会招商的文化传播类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成为旅游节庆的策划者、举办者。如今,京郊众多旅游活动已经摆脱了“政府主办、部门承办、财政埋单”的尴尬局面,进入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阶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农业 农业生产 蔬菜大棚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