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文化寿光”的城乡律动


    本报记者 于洪光 吕兵兵 通讯员 王朋

    近日的一个傍晚,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西菜园村广场上灯火通明,40多名男女随着音乐跳舞,十几位老人拉二胡唱小曲,8名小伙子在进行篮球比赛。

    目睹此景,曾经走南闯北的西菜园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伦感慨:“现在,我们这里文化生活与城市没多大差别。无线网络、有线电视、农家书屋、电子图书馆、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少年宫都有了;像庄户剧团演出、家庭才艺表演和篮球、拔河、扑克、象棋比赛,这些人人都可参与的文化活动,我们村一年有60多场。”

    潍坊市委常委、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说:“其实,西菜园村文化发展仅是‘文化寿光’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寿光以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文化强市’为目标,城乡一体、统筹谋划,以城带乡、均衡发展,共建阵地、共享资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加快了‘文化寿光’建设。”

    顺应城乡居民需求适时决策

    近年来,寿光城乡经济和民生发展都很快。2011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1.6亿元,位居山东省第三位;农民人均收入达11253元。2009年,实现了自来水、公路、数字电视、宽带等村村通;新农合参合率达100%,五保集中供养达87%;标准化村卫生所覆盖100%,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孙明亮坦言:“我们在调研中认识到,在寿光,相对于经济和民生,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城乡文化建设差距较大;寿光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用文化来提升,社会文明迫切需要用文化来支撑,居民生活迫切需要用文化来丰富。”

    基于这些,寿光市委、市政府把城乡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制定了《推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文化寿光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等11个意见和方案。

    寿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莹介绍,寿光以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为契机,实施“文化寿光”战略,开展了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机制创新等“七大行动”,用3至5年时间,将寿光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强市。

    为此,市里制定了财政扶持、税费优惠、投资融资、土地保障、人才开发、奖励补助、工商管理“七类42条”扶持政策。对公益性演出,每场给予1000元补贴;每年拿出600万元,开展“农圣文化奖”评选;对在央视、山东卫视播出和获得国际、国家、省级奖项的动漫、影视等作品,给予10至100万元奖补;对文艺创作,实行立项资助制度,扶持“草根作品”。

    市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升

    近日,在该市上口镇河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佩义说:“现在,家家能看数字电视、能用宽带上网,村里有文化大院、有农家书屋。村里的‘文化’,比前些年多多了。”

    徐莹说:“‘文化寿光’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分级实施、加快推进’,提升‘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市镇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2010年以来,寿光根据城乡规划,优化公共文化布局,建设了市区、城郊、农村三个“10分钟文化圈”,居民步行10分钟即可就近参加文化活动,形成了以市区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文化中心为纽带、农村文化大院为主体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在市区,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全力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圈”,建起了文化中心、健身体育场、蔬菜博物馆、文化产业园、文化公园等32处公共文化设施。

    在城郊,以承接市区文化为重点,全力打造“城郊辐射文化圈”,建设了弥河生态观光园、滨河湿地公园等41处开放式文化场所。

    在农村,以建设文化惠民“五大工程”为重点,全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所有镇街道已全部建起了文化站(中心),所有村庄建起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连续 核心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