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经济开发区针对秣陵、谷里街道等经济薄弱村的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主动做好就业信息资源对接、技能培训、就业职介工作,帮助社区居民充分就业,去年前10个月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
各片区去年组织劳动力招聘会10多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近1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超过8000人次。
园街行政管理资源的联动整合,还促进了社会稳定工作。滨江开发区原来没有劳动保障部门,一旦发生纠纷,企业只能到区里解决。江宁街道劳保所主动介入,双方建立了协调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街道把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延伸到滨江所有企业,同时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综合维权机制和打击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设立投诉举报中心,发现问题联动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纠纷。
区长陈发喜说,全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园、街联动深入发展,通过建立股份分红、税收分成、成本补偿等方式,实现“园兴、街强、村壮、民富”的多赢局面。
各街道与园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了街道发展转型。2011年,全区街道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1402个,职工人数11553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全区60%的街道成为南京20强镇街。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五朵金花”美丽乡村全面发展
“四壁山凝夜色沉,一轮先己照高岑。铺崖草露空明立,匝树村烟远近森。鸟声喧彻半窗阴……穿透红霞入径深。”这是古人咏横溪街道后石塘村风景诗。
隔山那边,去年10月,江苏“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横溪街道前石塘村举行,如丝细雨中,全省各地代表无不沉醉在这如梦如幻的江南山水画中。
江宁有近40万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同时,一批像珍珠洒落四处的美丽村庄,还“藏在深闺人未识”。
区委副书记刘玲说,市、区十分重视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及历史人文底蕴发展旅游农业,将农民的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满足市民休闲,助推农民增收,保护区域生态。
江宁为此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结合乡村环境整治,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去年启动的“五朵金花”项目,区财政一次性给予2500万元的奖励补助资金。
政府“四两拨千斤”的投入,效果很快显现。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改造生态化……一个个小山村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靠美景吃饭的村民们,保护美丽乡村的意识也越发浓厚。家家户户的庭院花团锦簇,环绕村庄的小溪可以直接洗菜饮用……
“春牛首,秋栖霞”。在谷里街道周村“世凹桃源”的“牛首土菜馆”,户主李春明的妻子说:“政府统一改造旧房出新后,房价增几倍,饭店生意也更火!”
谷里街道向农户提供了拆迁安置、原房改造、原房翻建3种选择方案,对参与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实行免费培训,并在半年内每月补贴农户2000元。
横溪街道给后石塘村投入近亿元资金,实施全村改造,167户农户一户不落。街道办党委书记俞旭东说,前、后石塘村将连成一片,共同申报国家AAA级景区。
汤山郄坊村根据历史典故,整合出郄坊七坊:油坊、酱坊、糕坊、面坊、豆腐坊、炒米坊、粉丝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全区“五朵金花”农家乐餐馆布满村落山间,充分利用各村的资源,挖掘传统菜肴,创新农家土菜,既有江宁特色土菜之精华,又有民间风味之特色。
乡村美了,农民也富了,全区乡村旅游收入去年增至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21元,同比增长18%,增幅高出苏南“五小虎”4至5个百分点。
2011年,江宁全区已有231个村庄获得了市级环境综合整治村称号,10个村庄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4个村庄获得了省级特色村称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13/18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