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统筹城乡发展的“江宁探索”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6-13  互联网

    本报记者 沈建华 通讯员 张思明 陈春晴

    江宁是一个有着厚重承载的南京县区:“江苏”二字,就是由历史上的“江宁府”与“苏州府”构成;江宁又兼有江苏和南京的简称,更寄托着沿江人民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祈愿与向往。现实的承载就更不用说了。它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同样寄托和实现着南京乃至江苏人民的厚望与愿景。

    “全域统筹”引领城乡全面提升

    江宁原来是一个县,2000年12月改为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一度比较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如何把城市功能向农村覆盖,让城乡资源在平等交换中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近年来,江宁区作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2011年6月,南京市在江宁区横溪街道启动了“规划师乡村行”暨“城乡统筹规划成果进村庄”活动,让基层干群参与对统筹城乡规划的梳理和评判。过去那种“张书记来拍脑袋规划,李书记来跺脚板拆迁”的乡村规划乱象消除了。

    一种叫做“全域统筹”的新理念,在168项“全域统筹”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将空间、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等各类资源要素进行了更加科学的整合——

    2008年初,江宁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统筹布局城、镇、村等级体系,合理配置人口及各类建设用地,为新一轮发展转换发展空间。

    全区以城乡统筹的思路和方法,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的五大经济板块、五大功能片区新格局,承担起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全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园街联动、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统筹园区与街道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整体发展效应最大化。

    针对城乡用地“同地不同权”现象,创新农村集体土地资源资产化的有效形式,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让农民宅基地转换随着土地增值而受益。

    深入实施农村实事工程,基本实现水泥路、长江水、公交车、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村村通”,2014年实现“全域10分钟上高速”……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说:“城乡统筹发展要用现代规划理念和标准规划城乡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百姓宜居的城市文明与田园风光相融合的特色新市镇、新社区。”

    实践表明,“全域统筹”引领江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是2007年的2.2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实现四年翻番,地方一般预算达115亿元,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区县第五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31002元和13321元,年均分别增长13.4%和18%。

    “园街联动”驱动要素全面整合

    江宁撤县设区时,115万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近40万,全区的主要经济支撑是3个国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与园区相比,江宁所辖的10个街道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异较大。

    如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全区居民尤其是农业人口的收入与社会保障水平?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园区辐射带动、街道主动对接、形成互动共赢”的“园街联动”新思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全面统筹发展。

    

    “园街联动”推动产业升级,壮大区街经济。秣陵街道根据江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配套、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等四大产业,完善配套产业链,力争五年内新增产值百亿元;江宁科学园投资8000万元为淳化、湖熟街道开工建设一批道路、社区广场等基础建设项目;滨江开发区为江宁街道专设的1000亩工业专供区,已基本完成了专供区的场平、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梳理出40多家企业,把1500万元的税收划拨给江宁街道,壮大街道经济实力。

    江宁区10个街道充分利用园区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按照产业规划发展方向,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联动项目,推动街道工业集中区加快向开发园区配套产业园转型升级。

    “园街联动”推动产业、富民、管理、行政资源“四大联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实现科学发展的同时,当地百姓也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江宁经济开发区针对秣陵、谷里街道等经济薄弱村的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主动做好就业信息资源对接、技能培训、就业职介工作,帮助社区居民充分就业,去年前10个月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

    各片区去年组织劳动力招聘会10多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近1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超过8000人次。

    园街行政管理资源的联动整合,还促进了社会稳定工作。滨江开发区原来没有劳动保障部门,一旦发生纠纷,企业只能到区里解决。江宁街道劳保所主动介入,双方建立了协调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街道把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延伸到滨江所有企业,同时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综合维权机制和打击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设立投诉举报中心,发现问题联动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纠纷。

    区长陈发喜说,全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园、街联动深入发展,通过建立股份分红、税收分成、成本补偿等方式,实现“园兴、街强、村壮、民富”的多赢局面。

    各街道与园区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了街道发展转型。2011年,全区街道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1402个,职工人数11553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全区60%的街道成为南京20强镇街。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五朵金花”美丽乡村全面发展

    “四壁山凝夜色沉,一轮先己照高岑。铺崖草露空明立,匝树村烟远近森。鸟声喧彻半窗阴……穿透红霞入径深。”这是古人咏横溪街道后石塘村风景诗。

    隔山那边,去年10月,江苏“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横溪街道前石塘村举行,如丝细雨中,全省各地代表无不沉醉在这如梦如幻的江南山水画中。

    江宁有近40万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同时,一批像珍珠洒落四处的美丽村庄,还“藏在深闺人未识”。

    区委副书记刘玲说,市、区十分重视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及历史人文底蕴发展旅游农业,将农民的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满足市民休闲,助推农民增收,保护区域生态。

    江宁为此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结合乡村环境整治,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去年启动的“五朵金花”项目,区财政一次性给予2500万元的奖励补助资金。

    政府“四两拨千斤”的投入,效果很快显现。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改造生态化……一个个小山村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靠美景吃饭的村民们,保护美丽乡村的意识也越发浓厚。家家户户的庭院花团锦簇,环绕村庄的小溪可以直接洗菜饮用……

    “春牛首,秋栖霞”。在谷里街道周村“世凹桃源”的“牛首土菜馆”,户主李春明的妻子说:“政府统一改造旧房出新后,房价增几倍,饭店生意也更火!”

    谷里街道向农户提供了拆迁安置、原房改造、原房翻建3种选择方案,对参与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实行免费培训,并在半年内每月补贴农户2000元。

    横溪街道给后石塘村投入近亿元资金,实施全村改造,167户农户一户不落。街道办党委书记俞旭东说,前、后石塘村将连成一片,共同申报国家AAA级景区。

    汤山郄坊村根据历史典故,整合出郄坊七坊:油坊、酱坊、糕坊、面坊、豆腐坊、炒米坊、粉丝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全区“五朵金花”农家乐餐馆布满村落山间,充分利用各村的资源,挖掘传统菜肴,创新农家土菜,既有江宁特色土菜之精华,又有民间风味之特色。

    乡村美了,农民也富了,全区乡村旅游收入去年增至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21元,同比增长18%,增幅高出苏南“五小虎”4至5个百分点。

    2011年,江宁全区已有231个村庄获得了市级环境综合整治村称号,10个村庄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4个村庄获得了省级特色村称号。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13/18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