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21届茶叶节为何做不强英山茶产业


    本报记者 何红卫 湖北日报记者 张爱虎

    “茶要新,酒要陈”,又是一年新茶上市时。高档茶叶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名牌让人眼花缭乱,而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之首的湖北英山云雾茶却很鲜见。具有地理标志的英山云雾茶以其形美、色绿、香高、味醇、叶嫩的独特品质而成为名茶中的佳品,多次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

    如此好茶哪去了?近日记者前往英山县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招商:“老板进不来,企业做不大”

    4月21日,大别山生态名茶——英山云雾茶授牌仪式在武汉举行。借此机会,英山茶叶露了把脸。此前在武汉市场上,英山茶叶一度沉寂。

    对英山云雾茶的过去与现在,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英山县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刘会元:“我搞了30多年茶叶。1981年农校毕业就分到英山搞茶叶,当时全县也只有2万亩茶叶。”通过他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英山茶的发展历程。

    英山位于湖北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生态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和安徽的“黄芽”就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长安。

    现今的英山茶叶其实也是起步不凡。湖北省农科院茶叶专家、时任英山县科技副县长的刘付璆多年扎根英山,于1991年成功研制天堂云雾三大系列名茶,实现批量生产。为此,当时县政府重奖刘付璆两万元。

    据介绍,英山县历届政府都很重视茶叶发展,提出过“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等响亮口号,曾连续7年出台扶持政策,到1998年茶叶面积就突破10万亩,2011年更是达到21万亩,茶叶产量2.7万多吨,是30年前的十倍。

    为了推销茶叶,在上世纪90年代,英山县不少人到武汉走街串户、提篮小卖;有几年,县委县政府还要求全县机关干部到外地推销茶叶。1992年,县人大常委会决议,从当年起,每年谷雨节为英山茶叶节。

    英山人办茶叶节,持续了21届,不仅在英山办,还把茶叶节办到了武汉、北京。在第七届茶叶节上,雷家店镇汪家山茶厂制作的一斤春笋茶以1.18万元成交,创下了当时绿茶交易单价新纪录。

    但是,茶园面积上去了,茶叶推销的招数也想尽了,但茶叶系列产值不高,2011年仅12.15亿元。横向相比,湖北宜昌萧氏集团去年茶产值13.8亿元,湖北采花茶业公司为12亿元。茶叶规模的扩张没有给英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

    英山县人口40万,农业人口约30万,人均可耕地面积不多。“应该说,目前茶规模、产量都可以了,关键是产值和效益有待突破。”刘会元说。

    “年年办节吆喝,好多都是老面孔。大家来了,看了,走了,没有下文了。”一位茶老板无奈地说:“年年招商引资,老板进不来,企业做不大,茶叶做不强。”

    今年4月21日茶叶节上,一位曾在黄冈市担任主要领导多年的省领导表示“对英山又爱又恨,寄托无限期盼。”他大声疾呼:“萧氏集团提出打造百亿企业,英山有无想法?”

    品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我们细看英山云雾茶包装,发现英山云雾并不是注册商标。

    其实,随着茶叶面积扩大,英山人很早就想到了打造品牌。

    1993年,英山启动天堂云雾商标注册,但因种种原因搁浅。有人说是县财政当时太穷,出不起3万元的注册费;有人说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为湖北英山、罗田与安徽金寨两省三县共有,如果英山花钱注册了商标,其他两个地方免费使用得实惠,英山不划算。

    在种种争论声中,时光滑到1997年,天堂云雾商标被安徽天柱山某茶场注册。英山人丧失了注册“天堂云雾”的良机。“天堂云雾”的招牌不能打了,英山人就想到了“英山云雾”。也许是觉得英山茶叶无论面积、产量、产值都是“湖北老大”,在全国也排位靠前,名气够大,销路也不成问题,质朴的英山人一直没有将其注册。

    2006年,湖北省着力打造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这时,英山人回过神来,准备申请注册“英山云雾”商标,这时才发现早已被一位连年应邀参加英山茶叶节的精明的武汉客商抢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耕地面积 连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