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现代化大农业的领跑者


    “综合”生产力提升——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建立在大机械、大水利、大科技的大规模、大农业平台之上

    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条件落后是最大硬伤。农业“身子骨”怎样由弱变强,农业生产力靠什么来提升?机械化、水利化和科技化是必由之途。

    黑龙江省农发办认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建立在大机械、大水利、大科技的大规模、大农业平台之上。

    “大农业”在黑龙江随处可见。

    “大粮田”。黑龙江全省耕地面积1.8亿亩,人均耕地4.7亩,一户农民拥有几百亩、上千亩土地是很平常的事。

    “大粮仓”。一马平川的沃土粮田上,洁白的“蒙古包”格外扎眼,仅在望奎现代化旱作农业示范区,总容量1.5万吨的硕大粮仓让人仰头惊叹。

    “大机械”。只见农机不见人是黑龙江农业生产的常态,春种秋收,铁马神威,大马力拖拉机牵引深松犁翻起黑土,大型喷灌机挥洒着雨露甘霖,联合收获机将丰收的庄稼直接脱粒装车。

    “大”带给农业生产怎样的变化?在望奎现代化旱作农业示范区,记者在农机手吕青柱的指导下,驾驶美国迪尔大型收割机,亲身体验了一次玉米收获之旅。窗外寒风呼啸,机声轰鸣,驾驶室内却温暖如春,噪音全无,全程电脑操控,各项指标一览无余,不一会儿,5吨玉米籽粒收获完毕。

    望奎项目区种植玉米1.1万亩,负责人李俊宇告诉记者:“这1万多亩地从种到收,算上后勤只需10个人。项目区全部建成后有5万亩,也只需要这几个人管理,联合收割机每小时可收60亩,一天可收割上千亩。”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完全变了样——万亩连片的耕地清一色的大农机上阵。

    农民说,大农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深翻土地的时候可以达到40公分深,就这一招,土地的蓄水能力立马增强,比不深松的地块每公顷可多蓄水400吨左右,相当于建了一个“土壤水库”,粮食亩产能增加200~300斤。

    如果说大型收割机的作业场面已蔚为壮观,那么“挥舞长臂”的大型喷灌机则令人惊叹不已。“圆心自走式”大型喷灌机半径可达300米,转个圈就可为600亩地全程喷灌,节水达70%以上;而最先进的“行架平移式”大型喷灌机行走距离近千米,喷灌一次可达1000亩。

    更为先进的是,这些“大家伙”已经全部实现远程监控、自动作业。在监控室的电子显示屏上,记者看到十几里外的耕地状况“尽收眼底”,灌溉情况、土壤水分、相对湿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大机械”为农业生产“强筋健骨”,“大水利”则为黑土地“疏经通络”。

    傍晚时分,天已黑透。驱车途经庆安县发展乡,建筑工人们正在挑灯夜战,他们要抢抓上冻前的宝贵时间修建水渠,为明年项目推进争取时间。这座投资4000万元,长4.5公里的水渠正是“绥庆北200万亩高标准优质粳稻示范区”的主要工程。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94.34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42.2亿元。

    大机械、大水利强壮了农业身子骨,农业生产的内涵又靠什么来提升?

    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用了16年时间才使粮食总产量由200亿斤提高到300亿斤,而从2008年到2010年,粮食总产就由800亿斤提升到1000亿斤,耕地面积没有大幅增加,而粮食总产每突破100亿斤所需年份越来越少,农业科技贡献巨大。

    庆安县农发办副主任刘忠良告诉记者,今年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有望过万元,比去年增加2000多元,主要得益于科技含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上去了。

    秧好八成年。在绥庆北200万亩现代化农业久胜示范园区,记者见到了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育秧生产线,集智能选种、智能催芽、智能播种,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给水等育苗生产技术于一体,实现了育秧全程智能化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新技术、新品种、新仪器、新设施的广泛应用,使项目区科技含量比非项目区高出了20%以上。

    “综合”开发重构生产形式——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合作社发展,实现“种地农民”到“土地股民”转变,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 土地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