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现代化大农业的领跑者


    1994年,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土地治理项目,另一类是多种经营及产业化龙头项目。   

    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抓住机遇,从扶持优势产业切入,由主导产业升级工程破题,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项目选择上紧紧围绕水稻、大豆、玉米、奶牛、肉牛、生猪等十大产业立项。近3年,投入资金50.15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447个,助推“原粮大省”向“食品大省”的跨越发展。

    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农发办主任王庆江提出,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已由拓荒增地、变沼泽为良田、大幅增加粮食产能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发展到促进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提高粮食产能与促进农民增收并重为主要标志的第二阶段,目前正向全面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巩固黑龙江“大粮仓”地位、加速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主要目标的第三阶段转变。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十一五”期间,帮建新农村试点村74个,真正实现了村容面貌一新、基础设施一新、农民素质一新、生产水平一新。

    “综合”投入支撑——

    农业综合开发就是要改变过去撒“芝麻盐”的投资方式,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工程,通过树立样板和标杆,由点连线、由线到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当我们从高空俯瞰龙江大地新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星罗棋布,项目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桥涵闸、机电井有序地点缀在广袤的田野大地,现代化大农业正在这里起步,在这里发展。

    黑龙江省农发办常务副主任运连鸿认为,农业综合开发是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力军、领跑者、加速器。农业综合开发不能包打天下,但可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工程,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生态农业样板区、合作组织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展示区,通过树立样板和标杆,由点连线、由线到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2008年以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集中力量、集中财力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倾力打造的八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就是让农发人最引以为傲的“精品”和“样板”——

    位于庆安、北林、绥棱三县区的200万亩高标准优质粳稻示范区,是国内最大的优质粳稻示范区,以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和大棚育秧为突出特色,三县区集中连片,新增耕地3万亩,节水2亿立方米,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8.4亿斤;

    肇东市50万亩玉米吨粮田示范区,被誉为黑龙江旱作农业“第一田”,将小田块改造成2000亩左右大田块,相当于新增耕地10%,采用现代耕作方式,实行全程机械化,连年刷新玉米单季高产纪录;

    依安县10万亩“四区轮作”示范区,由企业参股组建大型农机合作社,借鉴欧盟经验,采取大豆、玉米、马铃薯、甜菜分区轮作模式,全方位实行标准化生产。

    在这些项目区,无论是土地划片、打井喷灌、修桥铺路,还是购买农机、组建合作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头一年资金下来,秋冬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第二年规模推进,我们这5万亩就是这样一年一年滚雪球式发展起来的,一共投入了1.45亿元。”肇东市五里明镇5万亩玉米吨粮田项目区负责人刘宝铸告诉记者。

    对于财政并不富裕的肇东市来说,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资金发挥了大作用。市委书记张亚忠深有感触地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起到了整合资金、打捆使用的效果,这正是地方最需要的。有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使我们过去想干但干不成的事变成了现实。”

    黑龙江省农发办副主任薛英杰认为,农业综合开发就是要改变过去撒“芝麻盐”的投资方式,项目区一经确立,从几万亩到几十万亩,从若干村镇到整县、整市推进,少则三五年,长则10年、20年,都要坚持集中投入,连续投入,打造精品。

    23年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21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近40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0亿斤,成为中央财政投入资金最多、实施项目最多的省份,也是改造中低产田最多、增产粮食最多的省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 土地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