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湖清泉今作证


    舍弃小家利万家,

    带上丹江走天涯。

    带上丹江,带上故园青山绿水的眷恋,带上倾家荡产的惆怅,带上舍小家为大家的凛然大义,淅川移民远行了,远行了!

    53年的动荡和守望,53年的移而复迁、迁而复移,淅川移民以敢于牺牲的铁血壮志、勇于担当的道义风范、为国分忧的奉献情怀、斗地战天的英雄气概,在中原大地上树起了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这座丰碑巍然屹立大地,浩然直上云天,镌刻着“为国舍己,克难克艰,担当大义,无悔无怨”的移民精神。

    灼灼光华,震烁古今!

    千年繁华一水收

    文化碎片的拼图,往往伴随着呻吟与悲壮。

    在淅川县地图上,最为醒目的是两片蔚蓝色,它是由丹江、汉江两条巨龙,导引了无数条“龙子龙孙”,从西北、西南腾跃而下,在淅川境内盘卧起来,形成的恣肆汪洋的“水宫”:碧波万顷,荡摇浮世生万象;清泉千寻,拔地接天走千山。丹江口水库有多大?看见过她的,会突发望洋兴叹的感慨;没看过她的,会激起“清水连天天连水”的遐想。

    淅川县有多少条河流?淅川本地人也说不清。有名有姓的200多条,无名无姓的溪、涧、沟、河,不知有多少。看淅川县地形图,那些标志河流的蓝色细线,密密匝匝,纵横交织,千流汇聚,奔流不息。

    截断丹汉云雨,万山出平湖。长江的三峡水库还在规划之时,丹江口水库早已绿水映蓝天,朝霞照碧海,向世界展现她的绰约风姿了。

    有时候,历史不要轻易揭开疮疤,一旦揭开,看到筋断血涌的景况,追思往往变成一种莫名的折磨。当我们对淅川有了了解,再乘船荡游丹江口水库时,眼前的高峡平湖,已无了陶陶然其间的快感。透过深不可测的碧水,我们看到了水下还在上演的上追三代,下迄当今的鲜活故事:阴谋纷呈的朝代更迭,厮杀征战的金戈铁马,悱恻缠绵的万状风情,平民百姓深明大义的责任担当……

    “楚有三户,亡秦必楚。”淅川的历史有多久?此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可以证明,在70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丹江两岸繁衍生息。青山生佳果,绿水养好鱼,平畴种稼穑,蚕丝织裳衣,天赐宝地,丹江两岸生机勃勃。

    跟着周文王、周武王打江山立下战功的熊绎,受封子爵,定都于丹阳——淅川县的老城。这个当时疆域很小的国家,继承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传统,在丹江两岸“打拼”:开荒山、兴稼穑、富国家、扩疆土,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613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楚庄王即位。他用了五六年时间,就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地区。楚庄王把军队开到周王朝的边境示威,戏谑地问周天子,代表王权的九个鼎有多轻多重。从此,便留下了欲成大业者的代名词——“问鼎中原”。

    楚封国后,设丹阳城、三户城、定阳城、永安城、兴化城、马圈城、罗城、龙城等九城。其中的三户城尤为重要,凭伏牛山之险而守,凭丹江水育物而生。秦灭楚,没能灭掉的就是三户城,固守楚地,立志复国。三户城军民立誓:“楚有三户,亡秦必楚!”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防止黔首反乱,“尽销天下之兵,铸为铜人”,立在咸阳宫宫门外。所以,陈胜、吴广起义时,只能“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怀了国仇家恨的三户人,把没有收缴的农具——铡刀,创新改进制造成新式兵器“象鼻铡刀”。这种铡刀长三尺余、宽六寸许,刀头煅以拇指粗细的铁圈,形如大象上卷的鼻子,既有艺术性,也具实用性——铡刀劈进敌人胸腹,能从“象鼻”圈中飙血,可以顺利拔出刀来,加快砍劈敌人的速度。

    三户城组建的“三户军”,先是一部分跟了陈胜的义军,再是一大部分跟了刘邦的汉军,出荆紫关,沿商於道,一路过武关,越秦岭,焚咸阳,终亡秦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地形图 蚕丝 复制 干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