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一样光荣
(高帆摄)
雨中的搬迁车队。
(杨振辉 摄)
陈宪章 季林
引子
2010年至今,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河南省淅川县陶岔境内机械群日夜轰鸣,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深逾50多米,宽达200多米的引水干渠,像一条腾跃的巨龙,由此朝着首都北京的方向伸展,再伸展。
2011年10月26日,淅川县最后一批移民,乘坐驳船运载的客车,伴随着一声声气笛长鸣,离岸驶向他们的移民新村。
新时期,一个举世瞩目的引水工程,一场惊天动地的世纪大移民,像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曲,演奏着中华民族的时代篇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于20世纪50年代,开工于21世纪90年代。新时期移民2008年11月推进试验点,到2011年11月全部完成。这是只有在中国才能创造的人间奇迹!16.5万移民,在“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壮怀激烈的口号声中,在“做到人员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物品不少、不损、不坏一件”的超常规要求下,圈圆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句号。
对于这场载入史册的大移民,从一开始我们就时刻关注着它的进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陆续在淅川采访,和淅川移民、和淅川移民干部,共同经历了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得与失的较量,成与败的拼搏。真可谓壮志凌云,激情满怀,惊心动魄,催人泪下。
两年间,有200多批次移民搬迁。我们听到、经见过刚刚还是烈日暴晒,紧跟着暴雨骤降;进村的车辆被堵、行车的道路被毁,移民在无遮无挡的空村里任由日晒雨打风吹。每当此时,移民干群会一起仰望苍天,任雨水泪水脸上横流……
我们设问过:是苍天无情,给移民制造更多的困难以考验吗?是苍天有情,为移民之别家舍业而泪飞顿作倾盆雨吗?问号是沉甸甸的。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承载不了那浩瀚如海的内涵,承载不了淅川移民的博大胸怀,承载不了地方党委、政府为南水北调的国家战略而表现出的顾大局识大体的风貌,承载不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
1952年,毛泽东主席以战略家的思考,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之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1958年,由3万多名青壮年组成的淅川民兵师,高举战旗、战歌嘹亮,浩浩荡荡开进了荒凉贫瘠的小渔村——丹江口,开始了修筑丹江口大坝的大会战:“抡起八磅铁锤,砸得大地发抖,推起独轮小车,堆成大坝如山,一面淅川县民兵师的红旗,飘扬在巍巍群峰”!
就是这条如磐大坝,拦截了日夜奔流的丹江、汉江,蓄水成就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淅川人用自己的双手筑坝蓄水,用亲手筑起的大坝,淹没了生于斯、长于斯,延延绵绵4000多年的历史与家园。
1959年3月,还没来得及抖落身上筑坝的硝烟,2.2万名淅川人率先离开家园,远走他乡。从此,众多的淅川人踏上漫漫移民路。这条路辐射青海、新疆、湖北、河南。走完这条移民路,用了整整53年。为了担当南水北调这一份国家责任,他们别家舍业,一代甚至几代淅川人谱写下难以复制的悲壮之歌。
吨粮田,埋水下,
祖先坟,伴暮鸦。
穷家富家都难舍,
乡情亲情总牵挂。
为了北调丹江水,
拆下肋骨当火把,
燃烧吧,燃烧吧
一路燃烧耀京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19/17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