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


    本报记者 苏宝瑞 整理

    如何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安徽省宁国市,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丰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打破了“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怪圈。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宁国市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推进美丽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亲近自然山水共享生态文明——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宁国模式”研究报告》。11月5日,在《报告》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村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村建设司、农业部相关司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农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七套、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就“宁国模式”进行了研讨。

    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宁国市是一个依靠财政补贴的山区穷县,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宁国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实现了经济强县目标。2009年以后,宁国市进入了科学发展为主的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融合发展、全面转型的阶段,成为安徽省县域发展的先进县,中国中小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十佳城市之一。近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整合临江(浙江)近海(上海)的区域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生态产业,构建“三化”同步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开展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大和谐的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和谐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宁国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形成了经济高效、环境优美、文化开放、政治协同、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的“宁国模式”。

    ——编者

    实现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协调推进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巡视员  叶兴庆

    这几年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按照农业部党组的要求,对全国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总结、推介,宁国模式是他们系列产品中的一篇新作,也是一篇力作。美丽和谐乡村,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吸引人。我去宁国做过调研,这个地方非常漂亮,深受浙江经济圈的影响。虽然是安徽省的城市,但是更多的像一个江浙的县。总体印象有三点:一是宁国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优美的统筹兼顾。宁国是一个近40万人口的县级市,经济总量规模已经很大,工业化程度很高,农民人均收入也到了8000多元。在工业发展这么快的基础上,还能保持近75%的森林覆盖率,这是很不容易的。二是宁国做到了城市化与新农村的协调推进。宁国这几年城镇化发展很快,城市中心区已达15平方公里、15万人口,还有港口、中溪等几个中心镇,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同时,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彰显村庄特色,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三是宁国获得了很多安徽第一的荣誉,有很多安徽省范围内的单项冠军,实际上也是全能冠军,是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安徽省科学发展的一类县市。希望宁国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翠竹精神”提升特色文化感召力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叶贞琴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作为农业部直属单位,设置了休闲农业处、新农村建设处、社区环境处等很多有意思的处室,近年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分门别类地总结各地探索新农村建设形成的好模式、好经验,对各地如何建设新农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宁国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传统文化统筹协调发展,对山区、中西部地区和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基础较好的地区有借鉴意义。宁国发展起来的很重要原因是既包容又竞争的文化,是创新创优的宁国“翠竹精神”,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提升宁国特色文化感召力,激励着新时代的宁国人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总结 休闲 推进新农村建设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