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只要农民真满意


    走进农业大市 济宁篇(上)

    本报记者 程天赐 施维 于洪光

    “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诞生过“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巨人,可谓地灵人杰。

    仁者爱人。而今,这方古老仁厚的土地上,焕发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生机: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画卷正在绘就。一项着眼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危房改造、合村并点、旧村改造等为重要内容,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公共服务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悄然改变着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新型社区建设因为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造福民生而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2009年初迄今,共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59个,涉及村庄1587个、农户37.7万户,已经或即将迁入新居的农户达到32.3万户。群众满意度达到98%,没有因此发生一起信访案件。

    新型社区促进农民变市民、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引领拉动效应正在显现。

    济宁的探索和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究竟为何?如何在建设的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带着这些思考,记者一行近日深入走访了济宁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刻领悟和体会到了济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政府重大决策的“灵感”,来自基层群众的探索

    这段时间,汶上县白石镇党委书记宋令义忙得脚不沾地,平均每天要接待好几拨外地来的学习考察团。前年,汶上县启动了农村新社区建设,将全县符合条件的村庄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逐步推进建设,白石镇的寨子社区就是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今年9月,汶上县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称号,来此参观考察的人更多了。宋令义忙碌之余颇感欣慰:“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得对啊!”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均在山东省平均水平以上,但城镇化水平却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农村建设缺乏统筹和长远的规划,一方面是农民住房建设自发无序,导致村庄无限扩大、空心村大量出现,农村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难;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受制于土地瓶颈,发展受限。两难之下,济宁市对于未来城乡统筹发展开始了深刻的思索。

    一个新的契机正在闪现。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济宁市农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年均增幅在10%以上,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43元。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愿望日趋迫切。

    基层喷薄而出的渴望,推动济宁市走上了大刀阔斧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之路。2009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部署后,济宁市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农村住房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将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合村并点建设新型社区上来;确定每年建成150个以上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县市区抓好各自的重点社区建设,通过5至8年努力,基本完成全市各类社区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撬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找到了聚焦平台和强力抓手。”回顾两年多的实践,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深有感触。

    明确农民是利益主体,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满意

    推进农村社区化,农民是建设主体,也是利益主体。在建设之初,济宁市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农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明确提出“拆不拆,建不建,怎么建,要由群众说了算”;“好不好,快与慢,群众参与看着干”。建设前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将规划设计、建设方式、旧房评估等全部公开;建设中让群众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和质量。

    48岁的江长全是兖州市新兖镇金村人,村里刚开始建农村社区多层住宅楼时他并没有报名参加。当时主要是担心住楼房不方便,怕住不习惯。当社区第一栋楼建到两层时,看到130平方米的三居室既宽敞质量又好,江长全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利益 项目建设 高新区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木纳格葡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