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只要农民真满意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1-16  互联网

    走进农业大市 济宁篇(上)

    本报记者 程天赐 施维 于洪光

    “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诞生过“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等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巨人,可谓地灵人杰。

    仁者爱人。而今,这方古老仁厚的土地上,焕发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生机: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画卷正在绘就。一项着眼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危房改造、合村并点、旧村改造等为重要内容,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公共服务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悄然改变着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新型社区建设因为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造福民生而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2009年初迄今,共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59个,涉及村庄1587个、农户37.7万户,已经或即将迁入新居的农户达到32.3万户。群众满意度达到98%,没有因此发生一起信访案件。

    新型社区促进农民变市民、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引领拉动效应正在显现。

    济宁的探索和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究竟为何?如何在建设的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带着这些思考,记者一行近日深入走访了济宁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刻领悟和体会到了济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政府重大决策的“灵感”,来自基层群众的探索

    这段时间,汶上县白石镇党委书记宋令义忙得脚不沾地,平均每天要接待好几拨外地来的学习考察团。前年,汶上县启动了农村新社区建设,将全县符合条件的村庄规划为97个新型农村社区,逐步推进建设,白石镇的寨子社区就是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今年9月,汶上县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称号,来此参观考察的人更多了。宋令义忙碌之余颇感欣慰:“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得对啊!”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均在山东省平均水平以上,但城镇化水平却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农村建设缺乏统筹和长远的规划,一方面是农民住房建设自发无序,导致村庄无限扩大、空心村大量出现,农村土地闲置浪费严重,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难;另一方面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受制于土地瓶颈,发展受限。两难之下,济宁市对于未来城乡统筹发展开始了深刻的思索。

    一个新的契机正在闪现。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济宁市农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年均增幅在10%以上,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43元。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愿望日趋迫切。

    基层喷薄而出的渴望,推动济宁市走上了大刀阔斧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之路。2009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部署后,济宁市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农村住房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将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合村并点建设新型社区上来;确定每年建成150个以上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县市区抓好各自的重点社区建设,通过5至8年努力,基本完成全市各类社区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撬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找到了聚焦平台和强力抓手。”回顾两年多的实践,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深有感触。

    明确农民是利益主体,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满意

    推进农村社区化,农民是建设主体,也是利益主体。在建设之初,济宁市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农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明确提出“拆不拆,建不建,怎么建,要由群众说了算”;“好不好,快与慢,群众参与看着干”。建设前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将规划设计、建设方式、旧房评估等全部公开;建设中让群众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和质量。

    48岁的江长全是兖州市新兖镇金村人,村里刚开始建农村社区多层住宅楼时他并没有报名参加。当时主要是担心住楼房不方便,怕住不习惯。当社区第一栋楼建到两层时,看到130平方米的三居室既宽敞质量又好,江长全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群众同意了,房屋就能开建,但是,对于新房建设这一项关系群众的大事情而言,光让老百姓同意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满意。

    在农村,素来有“搬家穷三年”之说,这也是很多农民在搬迁之初最担忧的问题。“尽管农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迫切,但住房毕竟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绝对不能让老百姓借债住新楼,这是社区建设最基本的宗旨之一。”济宁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丁新东说。

    济宁市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各项支农资金、盘活土地资源等方式,大力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管是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各县市区都对并居农民给予尽可能大的利益照顾,新型社区都规划建设在当地的好地段。

    汶上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允国告诉记者,据计算,旧房经过评估,全县房均折价5万元,农民基本上收回了原来的建房成本;如回迁120平方米楼房,成本价在每平方米620元,加上其他补贴,农民再拿一万元左右就能住上新楼房。

    同时,为了照顾到农民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大部分社区都为居民专门建设了地面储藏室,方便农民摆放生产用具;一些处于传统农区的社区,专门建立了农机大院。兖州市兴隆庄道沟社区是压煤村搬迁社区,很多家庭都有煤矿运输车,为此,道沟社区专门为新居民设了两个停车场,一个停放私家车,一个停放大型运煤车。为防止乡村文化流失,汶上县在社区建立民俗文化馆,保护风土民情。部分社区为鳏寡老人建设了“零租房”、老年公寓。

    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济宁市始终坚持“不包办、不图利、不冒进”的原则,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是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是要赚钱的,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不赚钱还要往里贴钱。每个社区包括服务中心大楼在内的所有基础设施全由政府出资兴建,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每一个社区,政府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    

    “就业+社保”,解决好上楼后农民的后顾之忧

    社区建设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一定程度上也带来生活成本的增加,如何化解群众的生活压力?对于那些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解决他们后续的生活来源?对于手中还有土地的新居民而言,合村并点之后,大家都远离承包地,土地如何耕种?对于这些问题,济宁市各地都根据各自情况,通过不同渠道、方式进行化解。

    济宁市高新区在对城中村和城边村的改造中,合理制定了“两套房”政策,群众自住一套,对外出租一套。被征地农民实行“两头保障、中间保险”:对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就学人员、未就业人员发放阳光助学、成长补贴,提供就业培训,经培训未能就业的,发放基本生活费;对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发放基本生活养老保障金;对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人员,给予办理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

    汶上县在农村社区内兴建商业门面房集中租赁经营,租金用于补贴社区居民水电支出和物业管理费用,减少群众生活支出。该县通过建设社区产业园,“一区一业(园)”推动产业进社区,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的指标,预留不低于20%的面积,用于发展社区产业园。目前,汶上县在农村社区周边新建特色产业园区10处,入园项目50多个,吸纳农民就业2.6万人。

    位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太阳吴村中心社区是由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太阳纸业与吴村合作建成的。通过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部分土地,村里交由企业用于项目建设,村里500多人经企业安置进厂当了工人。

    社区居民张菊兰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太阳纸业工作,两人加起来一个月有五千多元的收入,他的老伴儿在社区物业管理处上班,一个月也能收入800元。“这日子还是很好过的啊!”老人对眼下的生活非常满意。

    兖州市农业局局长程广说,现在很多人对于“农民上楼”颇多担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担心他们的后续生活来源没有保证。因此,关键是要解决上楼之后农民的就业问题。兖州既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工业强市。三个省级工业园区基本可以吸纳全市所有壮劳力,工资性收入已经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兖州市还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免除了农村新社区居民后顾之忧。

    分类实施,不适合建社区的村庄不搞强推硬上

    济宁市下辖12个县市区,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速度和要求也不一样。每个区县内部,村子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以什么样的模式和标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在建设时序上,济宁市分三类推进社区建设:“一步建成类”,两年内完成整村迁建任务,建成155个5000人或1万人左右的社区。“分步实施类”,先启动建设一两个起步村,3至5年内完成合并任务,此类社区309个、涉及村庄2168个。“引导聚集类”,对三五年内难以整村迁建的,先行建设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通过集约服务引导农民逐渐集聚,此类社区328个、涉及村庄2472个。

    在发展方式上,济宁市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探索推行六种建设模式:一是“城中城郊村改造型”。嘉祥县按照新城规划将城中城郊47个村进行整合,组团建设9个社区,城市规模成倍扩张,目前已建成柏山、孔庄两个万人社区。二是“小城镇牵动型”。金乡县羊山镇结合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先行改造镇驻地6个村,建设阳泰、馨城两大社区,吸纳周边11个村,镇驻地人口由8000人扩大到2.7万人。三是“园区带动型”。梁山县经济开发区将园区内的4个村合建为1个社区,可腾空土地870亩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四是“村企联建型”。泗水县苗馆镇的10个村与海螺水泥集团联建成松山社区、小王社区。五是“压煤村庄搬迁型”。全市共有3663个压煤村庄,到2015年需整体搬迁272个,现已搬迁66个、建成18个社区。邹城市太平镇8个压煤村庄整体搬迁,合并建设为1个可容纳1.2万人的平阳社区。六是“强弱村联合型”。曲阜市王庄乡由纸坊村先行,带动周边4个弱小村庄,建成万人规模的纸坊社区。

    “当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建设农村社区,对于这些村庄不能强推硬上。”济宁市农委副主任丁新东介绍说,在发展过程中,济宁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冒进,不搞一刀切。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的山区库区湖区村、农民收入比较低且以农业为主的村、农民群众意见不统一的村、建筑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村等四类村庄暂缓或不予推动。

    这种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建设方式,以乐业安居为前提,尊重了群众意愿,照顾到了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避免了矛盾纠纷,有利于农村社区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虽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以农村危房改造、合村并点、旧村改造等房屋建设为重要内容,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绝不仅仅是新楼建设。它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也不是简单的居住环境的改善,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让农民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构建功能齐全、贴近生活的文明生活服务圈,促进农民变市民,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

    济宁市把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济宁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配套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集中居住与集约服务的一体化。”

    如今,济宁市新建的农村社区都配置有相应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除了有农资供应、副食超市、农贸市场、理发室、电教室、老年活动室等,还融党建、计生、农服、民兵、工会、文化、卫生、体育、老龄、法制、公安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将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延伸进农村社区。

    记者在汶上县白石镇寨子社区服务中心看到,里面包括办事服务厅、卫生服务站、警务室、计生服务站、纠纷调解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多个服务机构。正在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居民张长芬大妈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办个什么证件或者手续,要往镇里、市里跑,有时两三个月都办不下来。现在在家门口半个小时就办好了!

    济宁市高新区在新型社区建设中,配套建设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科教文体中心、卫生计生服务中心“三大新型社区服务平台”,凡与社区居民基本生活和保障相关的事项,均可在社区内“一站式”办结。兖州市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了“多村一综合服务中心、一村一服务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加强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济宁农村新型社区采访,许多适应了社区新生活的居民乐观地说,农民住进楼房,看似少了以往那种大家庭式的亲密接触,但一些特定的设施和场所,如社区公园、广场、书屋、电子阅览室、活动中心等成为他们交往联系的新的公共空间。

    而那些就地“转业”的农民,“工作在厂区、活动在街区、生活在小区”,实际上生活方式与城里人已没有多少实质性区别,他们成为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融合的率先实践者。

    济宁市着眼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走活了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农民权益、培育新型农民与促进农民变市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盘棋”。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16/17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