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宁夏让生态移民的幸福生活不再遥远


    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

    西吉移民成为惠农区新市民

    六盘山下,山高云淡。空旷的山区粗犷豪迈,却养不活一方百姓。“出门就是沟,抬头就是山”,“人养地,地养不活人。”对于祖祖辈辈在大山里耕种的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的农民来说,是从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山内的问题山外解决,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面上的问题点线解决!”“十二五”期间,宁夏再度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35万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搬离出来,将山区极度贫困的农民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生活!按照规划,石嘴山市惠农区将首批安置3399户,共15400人的劳务移民。为此,惠农区本着“打工近、上学近、就医近、吃水近”原则,将具备小村合并、大村扩容条件的区域作为移民落户点,让农民靠特色种养、劳务输出、商贸经营、道路运输来摆脱贫困。

    作为宁夏工业发祥地的惠农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以“太西乌金”闻名世界。该区城市化率达70%。辖区企业多,用工需求大。为了使今年首批迁移到此的398名西吉移民成为“新市民”,惠农区出台了住房、医疗、就业、子女上学、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劳务移民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市民待遇。

    同时,针对移民难舍的“土地情结”,兼顾劳务移民重要安置区的实际特点,惠农区还采用“流转土地使用权”和“牲畜托管”的方法管理土地和牲畜,实行“3+1”移民安置模式,即“一户一套房”、“一户一岗位”、“一户一亩地”,搬迁移民在稳定居住及工作两年后,政府即无偿提供一户一头奶牛,统一托管,移民每年可收红利;分给每户的一亩土地,由政府协调中粮集团进行土地流转,移民每年可从流转的土地中获得收益,真正给移民群众带来实惠。

    目前,首批来自严重缺水山区的移民已经住上了自来水到院里,电通到房间,水泥路修到大门口的宽敞住房。这样的新生活,是以前从未想过的。移民工程所带来的福祉,在他们或兴奋、或感动的纯朴面庞上表露无遗。

    青铜峡因接纳移民更具活力

    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美称的宁夏青铜峡市,因拥有全国酿酒葡萄最佳种植生态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4万亩,而被誉为中国的“波尔多”。如今,这颗“塞上明珠”又因宁夏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再次在贺兰山东麓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

    按照总体规划,为了接收安置今年首批1500户7500名来自贫困山区的迁徙移民,青铜峡市根据当地现代农业发达的特点,一方面在距市区23公里的广武移民安置点启动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园区,实现户均养殖1头奶牛标准,长期解决6000人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与内蒙古伊利集团签订合作方式经营,由伊利集团全面负责园区的生产和管理,每户移民入股奶牛一头,签订合同但不参与生产与管理,年终由企业给每户分发利润,5年后返还一头相同月龄的奶牛。

    同时,依靠万亩葡萄产业基地,保证到这里落户的移民都能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目前,红十月葡萄专业合作社是宁夏规模最大的温棚葡萄种植基地,推行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青铜峡市便从移民中选择部分有基础的移民户到这些示范户中进行培训,把温棚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生态移民,实现生态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而在甘城子葡萄产业基地,也已安置劳务移民500户、2500人。

    俗语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青铜峡市依托宁夏金环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宁夏御马葡萄酒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对45岁以下、有一定文化程度、务工能力较强和以务工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主要劳动力,针对企业所需岗位的工种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合格后,由这些企业直接进行安置,并解决就业人员的食宿问题,形成长期提供劳务移民就业岗位的长效机制。

    抓住民族地区特色一乡一业巧规划

    海原特色产业走出“深闺”

    从古至今,宁夏中卫市海原县都是连接中亚及中国西北与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打造“全区交通运输第一县”,始终是海原县的一大发展目标。今年10月下旬,全长40.6公里、总投资7千万的海原县关桥至草场公路、曹洼至杨明公路开工建设。两条道路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沿线3万余群众的出行问题,而且为海原县安置生态移民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葡萄 奶牛 产业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