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切实善待农民有效减少农民


    这就是我的说法,这就是最大的一个罪证。一交待就没完,反右派我成了落网的。1959年,有一次在路上我就跟同事说,不就是大跃进吗,怎么弄的这么被动,到处都没有吃的。后来,我的罪名就是:大跃进弄了个大被动,毛主席也不知道怎么头脑发热了。还有一个问题谈我的民主观点,当时我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发言权,结果大家哄堂大笑,都觉得我这话是怪论。这样就被整了好几个月,直到过年,说什么反对毛主席,说我看了彭德怀的万言书。后来,我们都受处分了,我们各自被降了两级。其实,就是我们反对人民公社。他在延安写的反对大跃进的文章,他们印出来,标了个标题:一个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纲领。报社中一共是四个,有我们俩个,说犯严重错误,降了两级工资,工作也停止了。

    然后,我被下放到一个地方,就是甘肃。兰州分社的同事还跟我们讲,说以前出去的火车都是空的,现在出去都是满满的,说甘肃很好。但是到生产队,你会发现不一样。1959年和1960年下乡了两次,那时饥饿得厉害。当时,男同事起的早,跟我们说,一开门发现树皮都被剥光吃了。

    1962年我被平反,回来后就恢复工作了。当时认为党能作检讨,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就非常非常感动了。

    对大寨的报道和评论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人民日报对曾成为20多年的全国农业典型山西昔阳县大寨村的报道,开始于何老师1963年8月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在农村阵地上》。具体采写过程是怎样的?

    何燕凌:我就去了大寨一次。那时候提倡干部参加劳动,我们要写一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评论。当时,有反映说山西昔阳县干部参加劳动比较好,我和另外一位参与写评论的同志就到了昔阳。到那里后,县里就推荐我们去大寨村(当时还叫大砦村),我就去了,另一个同志就回去写社论了。我在大寨住了几天,写了《在农村阵地上》的长篇通讯,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报道大寨。

    我从大寨回来的时候,陈永贵要送我回昔阳县城,过一条河,要淌河水过去。他非要背着我过河。我认为不妥,怎么能让人背呢?我就走在前面,自己淌水过来。不让人背,结果人家不理我了。他是不识字的人,挺老实的。

    1964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长篇通讯《大寨之路》,把“大砦”改为更通俗的“大寨”,“狼窝沟”也改名为“狼窝掌”。同日配发了由我起草的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把大寨人的精神提到了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高度。

    宋铮:我也去过大寨,大寨田种得实际上很好,水渠也修得好,庄稼长得也好,就是当时太“霸道”了。

    一定要善待农民,减少农民

    主持人:你们曾长时间从事农村新闻报道,想必也一定很关注目前的农业农村发展。您两位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三农”发展的状况?

    何燕凌:过去几十年折腾粮食问题,有很多人被整都是因为粮食问题。农村问题就是农民苦,道路没有走顺,一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

    最初要解决农村问题,就是要解决整个国家价值取向问题,关于解决走什么道路问题。毛主席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要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这个是正确的,是一个方向,实际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要消灭农村和城市的界限。要解决农村的问题,农村绝对不可能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农民。这对国家的发展是一个最大的阻碍。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在建国后应该是一个大方向。现在农村的农民减少了很多,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应该减少农村人口。人口比率要颠倒过来。你想中国农村农民这么多,怎么发展,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不可能协调的。

    主持人:党的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构想和发展路径。在这些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你们对未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望?

    何燕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改革配套的话,就会对腐败和垄断经济形成抑制。现在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来交给开发商。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甚至几年都不给补偿,政府和开发商结合起来搞开发,却忽略了农民的利益。农民的维权和维稳相冲突,维权就很难。希望今后各地都能善待农民,同时有效减少农民,让农业和农村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锻炼 标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