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江苏人思路明、信心足。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省长李学勇指出,从省情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就一定能够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放眼全国,像江苏一样同时具有资源禀赋紧缺而农业产出丰厚,传统农业根深而现代农业潮涌,人地矛盾突出而规模农业领先,农民素质参差而科技贡献巨大,城乡差距缩小而工业反哺加大等特点的省份并不多见。可以断言,善于审时度势、辨证认识和努力克服发展中的矛盾与困难的江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完全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去年实施“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年”,到今年推进的“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从省、市、县、镇四级主要领导共同参加的规模空前的“全省推进农业现代化会议”,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的出台,江苏全省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举措,赋予农业现代化全新动力与使命,加速“率先实现”的步伐。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项目的办法建设农业,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推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江苏首先转变的是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江苏人不断探索,紧紧扭住这些“薄弱环节”的牛鼻子,不断挖掘土地产出效益和粮食增产潜力,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形势下,保证了粮食自给,保持了“鱼米之乡”的美誉,实现了农业涅槃式的“五个”转变: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的可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而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首先是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提出,“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项目的办法建设农业,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推进农业”。
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就是借鉴工业的模式,在农业建设中也搞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便于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生产出来后,还要统一打品牌,提高产业层次。同时,不仅在种植养殖环节下功夫,还注重通过加工手段进行增值,建立整个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
在“用项目的办法建设农业”思路指引下,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土地流转等多种类型、多种规模的农业项目在江苏“遍地开花”,一大批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被撬动,并以“整合”的姿态被导引着流向农村、流向现代农业项目区。
为了发挥农业项目的最大效益,各地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江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介绍,近年来,南通市着力推动农业项目的“前延后伸”,生产型项目向加工和销售方面拓展,加工型、流通型项目向建立生产基地延伸,种养、加工、销售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市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分别占耕地比重的49.6%和11.2%,居全省前列。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项目都需要各地来执行和实施。如何让重农抓粮者工作起来有抓手有奔头?如何能够方便快捷地判断出一个地方现代农业搞得好坏优劣?如何让各地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强项、差距和不足?江苏用明确、可操作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看到,江苏制定的这个指标体系在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等6个方面明确了21个考核指标。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的这个“指标体系”,制定非常科学,而且实事求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20/17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