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弱势、低效、落后的传统农业打造成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实现农业的功能由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转变,实现城乡一体持续发展、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进步,农业功能的多样化趋势就越明显。农业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就业岗位,而且空间不断拓展,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更加凸现。越是在经济发达的省份,这种作用就愈加重要和明显。农业需要承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和持久的责任。
在此前提到“苏南还要不要水稻”的争论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两任所长撰文呼吁“苏南不能没有水稻田”。他们认为,有钱能买到粮食,但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优良的生态环境。苏南地区的“稻田水库”总库容相当于两个半太湖,其生态价值,更难以估量!那场争论的结果愈加强化了人们对农业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此后,苏南将水稻面积分解到每个县,对粮食生产实行配额制,一方面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保证生态安全。苏州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对规模水稻田每亩最高给予400元的生态补偿,并出台永久性保护百万亩水稻田的政策。
在江苏农村采访,记者时不时看到,田野庄园之间点缀的“农家乐”,将农业产业的生产与消费转变和链接成了一种轻松、快乐、有益、幸福的产业。
初秋时节,走进苏州吴江市盛泽镇沈家桥农家庄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游客们采草莓、摘葡萄,说笑相宜。农业产业在这种轻松快乐中,实现着它的新的价值和增值。目前,全省具备不同接待条件和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2503个,年营业收入达到138亿元以上,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89亿元。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手段和业态的现代化,它还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今年,江苏启动了以“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为内容的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为了使昔日“小桥流水人家”原生态美景再度重现,从2003年起,江苏省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施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和农田水利改造。
地处长江下游北岸的仪征市,乡村多为丘陵山区,河塘、河道淤积变窄,河坡河堤破损,严重影响了排洪和引水能力。去年该市财政投入2亿元进行整治。十二圩办事处蒲新村农妇余相华,用手机拍下了庄台河道整治后的新面貌,发给在大连打工的儿子看,她说:“我们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水畅的田块,这么清爽的河水了!”
最近,江苏又在谋划,搞“美好乡村建设”,即农民富、环境美、民风好,建设农民生活的美好家园。一个更新更美的新农村,更优更好的新生活,正在为江苏农民的幸福指数增添新内涵。
江苏实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份额越小为什么越要重视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是转什么?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和抓好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可否还能靠一业独大支撑……
江苏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富有启示性,苏南苏中苏北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经济功能,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等等,适时放大,基本能够契合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环境和水平,浓缩和代表了跟其境遇相同区域发展的现实,蕴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理性分析江苏“实践”中的精彩华章,记者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启示可资借鉴。
启示之一: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越小,不等于分量越轻;“三化同步”,“重中之重”,“同”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在抓住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机遇。
江苏农业的“陀螺论”形象地诠释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这个基础产业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
纵观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生动关系。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被忽视,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因此,“三化同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难能可贵的是,江苏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没有削弱,而且还大力加强,每年农业的投入都很大,切实改变了“三农”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中的不利地位,健全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就紧紧抓住了“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规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20/17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