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江苏实践


    工业化、城镇化导引要素流向,会不会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江苏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城乡收入差距全国最小省份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会加速向非农产业外流。从全国范围看,这种加速外流的现象不容回避,在有些地方还一度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突破这个藩篱。工业化、城镇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如何在“三化同步”中引导要素向农业集聚,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010年的江苏省“两会”传出一个重要新闻:江苏省农民收入增幅首次高出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省委农工办主任曲福田兴奋地说:“江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也很快,农民收入增幅终于在2010年实现了超越,真的不容易!”

    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分析的“农民收入结构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颇能说明问题: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53.7%,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大幅提升。近70%的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后,创业的农村劳动力约占总数的10%。就业结构与收入结构的良性互动,让江苏开出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最新良方。

    宿迁市在苏北第一个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内转”超过“外输”。在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记者看到一些村民在旧村部或家里,忙碌着“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三来一加”活计。正在村里皮革厂干活的七组马月霞介绍说:“老公在东北打工,小孩上初中,我就在家门口打工,一张煎饼吃不完就到了厂里。一个月能挣1800多元。”

    “不分男女老少,不问文化高低,不出村口上班,不管风雨赚钱。”张油坊村支书刘宝华介绍说,该村近几年组织村里的妇女和老人搞“三来一加”,田无闲地,村无闲人,今年估计人均纯收入要达7000元。

    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说,该市农民在家门口自主创业的“三来一加”专业村占总村数的65%以上,从业人员65万多户,工资所得22亿元,人均3000元以上,形成“家家忙创业,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宿迁新农村一景。

    经济学上将一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要素驱动阶段,如招商引资、零地价出让土地,招收低工资农民工;二是效率驱动阶段,突出的表现是集聚集约集中发展;三是创新驱动阶段,要靠人才集聚、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来实现突破。

    江苏省政府参事刘立仁认为,江苏已过了要素驱动阶段,进入效率驱动与创新驱动叠加的改革创新发展新阶段。譬如,江苏正在蓬勃兴起的“三大合作”与集体经济全新的实现形式,已经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强大“动力源”。

    “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是苏州‘三大合作’改革的目标。”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建明介绍说,全市“三大合作”组织累计达到3324家,持股农户占90%以上。

    目前,江苏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异地发展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五型”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农民陈贵升一家三口,一亩八分地九年前被征用后,就分别进了镇上和社区的企业上班。同时,为保证失地农民从土地中得到一份稳定的经济收益,镇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入股,在工业集中区建厂房、宿舍出租。土地股份分红给陈贵升家每年带来两三千元收入,他开心地说:“现在我一家三口上班赚工资,还年年拿股金,日子过得很舒心。”

    苏北最穷的涟水县,近年来充分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建设村级创业点210个,建成标准厂房出租,租金100%、税金70%归所在村。今年上半年,全县村级创业点销售收入22.34亿元,所在村农民户均增收2300多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使江苏在实现农民收入连续7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仅2.52:1,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粮食 土地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