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建设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

    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李彬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不断促进乡风文明的彻底改善。

    新农村建设需要先进文化注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改变着农村的环境面貌、改善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在我国农村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创举。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深入推进,总体形势很好,但我们应当看到,在一些地方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未把乡风文明建设摆上应有位置,致使农村思想混乱、道德滑坡、正气不彰、行为无序,不和谐、不文明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众所周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所倡导的是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乡风文明是题中之意,思想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当前,深入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支撑,农村面貌的改变也为乡风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但需要的是真抓实干、虚功实做,那种认为“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乡风文明自然而然地就搞上去了”的思想认识是不正确的。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乡村经济实力增强了,但秩序很乱、风气很糟、矛盾重重,对此应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相反,以新农村建设为新的起点,在抓经济建设、改善村庄面貌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让乡风文明站位于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地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思想、养成文明习惯、崇尚道德风尚、追求健康生活,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承担着在农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其主要内容,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我们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文化育民工程,重塑乡村的核心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先进文化内涵和精神动力,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文化条件。

    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的特点,以乡土为根基,以传统为依托,以时代为基调,大力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时代特色文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变为农民易于接受、乐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笔者认为,应积极在农村倡导“五种文化”,组织引导农民创建和谐乡风,营造精神家园。

    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恪守的传统美德,特别在农村,尽孝道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础。尽管由于现代家庭的分化,使孝悌观念受到利益的冲击,但总体上这种文化的根基还在,需要将其与法律提倡的赡养义务有机结合,在农村大力营造尽孝守德、厚养薄葬的新观念。这在社会保障较为薄弱的农村十分重要,即便是农村社会保障完全建立起来,它仍将是农村社会和谐、人文关怀的重要特征。

    以“亲情”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国民间本土的民俗文化活动大都带有亲情、团圆、和睦的特征,都内含着祥和的节日心理,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农村而言,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大流动,我们弘扬和发展这种民俗文化更为必要。

    以“公益”为核心的功德文化。“人过留名、燕过留声”是一句俗语,但它道出了“功德”、“向善”之心人皆有之,是人们奉献爱心、乐善好施的心理表达,绝不能简单归结到迷信、功名之列。在广大农村,农民更多怀有这种朴素的“面子”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乏打工农民为家乡捐资助学、打井修路等善举,更不乏富裕起来的农民回报乡亲、赞助集体、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典范。在农村倡导社会公德,应大力营造功德文化氛围,引导更多的农民爱家乡、建家乡、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道德实践中提高素质、提升境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核心 总体 真抓实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