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才溪穿越时空的光荣


    乡的新发展规划忙碌着。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对家乡的贡献也非常大,在外面赚到钱的人不仅把自己家的房子盖得体体面面,还积极捐款助学、修路、修桥、建老年活动室等,昔日“七坑八垄”的村里,现在有了四处延伸的水泥路,有了马道坝桥、永丰桥等漂亮结实、能走汽车的大桥。

    为家乡奉献的人还很多,共产党员林新荣来自一个“代代红”的革命家庭,他的爷爷是林攀宗烈士,叔公是开国将军林茂。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紫金山脚下放蜂。“我们是红军的后代,要保护好我们的紫金山,要靠山吃山,不辜负才溪的一片青山绿水。”谈起家乡,他的眼里充满了热爱。林新荣现在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蜂专家,除了忙村里的大事小情外,他还忙着养蜂的“绿色事业”。

    林新荣的养蜂技术是祖上传下来的,为了把这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他潜心研究适宜当地人工蜂王生产的技术。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一系列山区养蜂方面的技术难题被一一破解,养殖规模和产量也随之扩大和提高,家里的蜜蜂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0多桶发展到了现在的110箱。

    林新荣对个人致富并不满足,他还想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说:“我是党员,只要有人愿意跟我学习技术,我都教给他。”在他的细心指导下,村里的朱玉生、王杰明等人都养起蜜蜂,现在下才村已经有9个养蜂专业户了。

    下才村的人们都感到,过去村里建设,没有考虑到旅游发展的形势,矮房、猪圈、厕所、“门口田”东一块、西一片的很凌乱,很影响村里的整体风貌,为了发展才溪红色旅游,吸引更多人来才溪红色圣地看一看,必须改变“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情况。

    新建的“才溪纪念馆”前,有几块田影响了道路通行。村民王志达家90平方米的“门口田”正好在那儿,但是因为下才村的田地三分之二都在山坑上,距离远不说,稻谷还经常被山坑上的老鼠、鸟等吃掉;“门口田”虽然面积不大,但方便育秧,阳光又好,所以尽管村里给了高于国家的土地“搬迁”费,大家的“门口田”还是舍不得“搬迁”。

    记者经过“列宁台”时,遇上对面走过来的王桃高,他高兴难掩:“这趟我没白跑,王志达在家,他终于同意了。”为了让游人能进出方便,王桃高等村干部到王志达家跑了不下二三十趟。王志达也是在外面搞建筑生意的,村干部去的时候不是赶上他不在家,家里人不好做主,就是他回来了也忙得顾不上这个事。这次,王桃高以叔公的身份把他请到了“新馆”前,“现场”给他讲这件事对才溪发展的重要意义。最终,王志达被感动了,他说:“以前我在外面忙,回来的时候不多,家里人也心疼这块好田,我就没在意。既然是对全村都好的事情,我同意了。”

    摆在下才村“红土先锋党支部”面前的工作还很多:要把环村道路提高等级;要把才溪河清淤、拓宽,要加固才溪河堤坝;还要改造一片房屋立面,使之和“光荣亭”至“纪念馆”一线的风格和谐;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尚未挖掘的朱毛红军阅兵场、“红色三兄弟”、“将军故里”等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全国优秀红色旅游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后代 外出务工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