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清洁桐庐”的启示


“清洁桐庐”的启示

  保洁员队伍建设,县乡财力支持,“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城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等等,桐庐的这些做法,在浙江早已不是新闻。但是,为什么桐庐能够彻底治理好农村生活垃圾的难题?为什么农村污水治理行动能在桐庐快速顺利地推进?为什么桐庐的做法能得到百姓积极的呼应?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恰恰是“清洁桐庐”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搞好农村卫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民生工程,要切实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要落实“用之于民”的财政保障。

  农村垃圾有人收不难做到,难在长期有人收,难在收集后有处可去,能及时得到处理。

  1700多人的农村卫生保洁员队伍,工资由县乡统筹落实,人员由村民代表公选,并与村两委签订“保洁合同”,接受群众监督,这样的队伍,要散都难。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桐庐投资建设了县城垃圾综合处理厂,配套了1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配备了12辆农村垃圾专用清运车,保证了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彻底解决一些地方用承包等方式导致的“财政投资个人获利”等问题。

  队伍的建设、设施的投入、服务管理的完善都离不开钱。桐庐农村卫生三年来共投入8000多万元的补助资金,1个多亿的硬件投入,和桐庐的财政收入比起来,比例很小。但是,花钱事小,舍得为民生花钱、花好钱事大。

  启示二:要做好民生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组织网络。

  自2008年以来,“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三年大变样”的成就,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桐庐设置了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主任。同时,在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指导督查组,各乡镇、村建立工作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村组建保洁员队伍,组建由群众团体组成的“清洁桐庐”活动监督员队伍。

  启示三:农村卫生整治要依靠农民、信任农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常态化管理。

  在桐庐,始终把“农民能接受、做得好、坚持得下,乡镇能实施、做得了、承受得住”这个要求作为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出发点。

  污水池的建设涉及村民房前屋后闲杂地占用等一系列难题。而桐庐则采取了“投资省、见效快、灵活性强、群众易接受”的人工湿地与无动力厌氧、太阳能微动力配套的组合模式。同时,注重与农村改厕紧密结合,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想办的事,既建了污水处理池,又帮村民建了花坛,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启示四:任何一项民生工程,贵在有一套机制保障,贵在坚持。

  在桐庐,除了事关队伍建设、硬件投入等机制外,还建立了将各政府部门的“清洁桐庐”工作纳入考核、每季度暗访考核、异地督查、专项督查、舆论曝光,及抄告——走访——整改——反馈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该县宣传部长吴玉凤就认为:桐庐能破解生活垃圾和污水难题,最重要的是,桐庐建构起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大环境。本报记者胡立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湿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