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创新群众工作的“重庆探索”


  黔江区冯家街道渔滩社区由于修电站淹没了农民土地,遗留问题多、矛盾复杂,曾发生群众到街道食堂抢饭吃的事件,老百姓甚至连桔子都不卖给干部。在落实“三项制度”中,社区党总支协调解决了群众反映的水、电、路、桥、低保等老大难问题,干部再去走访,群众主动送桔子给他们,还再三挽留他们吃饭。

  行走在乡间,如果你问一些村民知不知道“三项制度”、“三项活动”,他可能会摇头,但问他“是不是有城里的干部下来帮咱”,他一定会竖起大拇指。在得到干部的帮扶后,有的农户用摘一串枇杷、深夜送上两个荷包蛋等最善良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有的乡亲则在干部离村时泪流满面,自发地“十里相送”;还有的,在雨中为干部送来一顶斗笠,在夏天生起火盆为干部烘烤湿透的胶鞋,于细微处是一片真心、真情、真温暖。

  许多群众评价,过去是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现在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江津区大桥村村民周辉荣说:“过去是赶车找干部,现在是办事不走路!”

  薄熙来说,“三项制度”看起来是个笨办法,实际上是个真功夫。

  真功夫带来好效果。“三项制度”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实施以来,群众信访总件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9%、39%,到市集访和进京上访同比下降37.8%、37%,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85%都在基层得到了解决。群众路线成为奏响和谐的稳定器和解压阀。

  真功夫带来好效果。30多万名机关干部职工与50多万户贫困户结为“亲戚”后,一大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大批失学儿童受到及时资助,一大批产业发展项目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的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家视点:“城乡统筹新引擎”

  群众感情观指导下的重庆群众工作新探索,在不同的人中,有不同的解读。

  “真正深入农村,了解到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后,如果还不有所触动,那么,这样的干部就是没有党性的……”这是万州一位组工干部的“三进三同”日记。

  国家行政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在渝调研后曾表示,重庆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找到了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是群众路线在基层的具体化、实践化、制度化。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在重庆调研认为,“三项制度”是打牢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制度,是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的制度,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见仁见智的话语背后,是大家对重庆乃至全国形势一个基本判断的高度一致: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王永康说,近些年,尤其是人民公社体制不复存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在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党群、干群关系在发生变化,而群众工作却不似老干部们那样可以“得心应手”了。

  为什么会这样?

  前不久,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明清接受记者采访时,阐释了创新群众工作的背景:其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建立基层组织动员组织群众的新载体,比如在农村,联产承包、土地到户等重大发展改革;在城市,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基层党组织通过集体活动(集体生产)动员组织群众的基础不复存在,创设新的载体势在必行。

  其二,大量人口频繁流动,迫切要求基层组织及时掌握动态。重庆2350万农民中就有800万人在外务工,游离于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管理之外,凭户籍、靠单位,很难准确掌握他们的情况,通过基层组织把流动人群有效“管”起来势在必行。

  其三,乡村管理范围扩大,迫切要求基层组织主动上门服务群众。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有的村比过去的乡镇还大,加之90%的青壮年外出,剩下的大多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在边远地区,山大沟深,如果村干部不主动上门,可能个别群众病死冻死都没人知道。

  其四,地方党政领导主要精力集中在抓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其五,基层维稳压力加大,迫切要求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目前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相当部分的基层组织面对矛盾纠纷成了“聋子瞎子跛子”,以致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如此,在一些边远农村,宗族、宗派(黑恶)势力日益坐大,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同样势在必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结对帮扶 干部职工 土地 桔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