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创新群众工作的“重庆探索”


  “当时我脸上火辣辣的。”王超尤说,就在自己任职的镇,居然还有这么穷困的村民,“我居然不晓得!”

  深感愧疚的王超尤,当场认范紫霞作“干女儿”,给她买了新衣服和新书包。几个月来,王超尤每个月底都会去结下的三户穷亲戚家串门,送油送米,问寒问暖,还承诺要扶助小紫霞读初中、高中,一直到她大学毕业。

  王超尤说,结穷亲,绝不仅仅是从经济上资助困难百姓,而是让自己在与穷亲的交往中,审视过去工作上的疏漏和执政理念的片面:“原来我最想做的两件事是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坦白说,做这些事情领导看得到、见效快。可现在我开始更多考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云阳县组工干部王平在“三进三同”中,住进了黄龙镇老屋村91岁高龄的退伍战士黄先春家里。老人曾立赫赫战功,拥有三枚军功章,他在双脚浮肿、生活清苦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入党的信念。在代老人写入党申请书时,王平百感交集地说:“这分明是我思想上的第二次入党啊!”

  “听说您吃住在我家,还帮爸妈干活,我急切盼望着早点见到您这个亲人!”赶在春节前,重庆南川区委书记王永康又来到他结对帮扶的“穷亲”、大观镇金龙村游绍平家中,还未进门,从外地回家过年的游绍平的儿子就急切地拉住了王永康的手,想看一看这个吃农家饭、做农家活的干部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堂堂区委书记吃住在农家,还帮做农活,确实让游绍平的儿子有些“不敢想象”。

  2008年起,重庆市开始在基层大力实践改变干部工作作风的“三项制度”,继而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三项活动”,指向性很明确:真真切切走进群众中去,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由此开始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新探索”:

  “三项制度”——“书记接待听民声、成员走访察民情、办理反馈干民事”,即所有村(社区)建立落实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全天候接待群众,老百姓随时都能找到干部;党组织班子成员、村及社区干部分片包干,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沟沟坎坎都有干部的身影;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村、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分类办理、限时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项活动”——“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即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1周时间,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至少用1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群众结穷亲,市管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困难党员、1户困难群众,市级机关处级干部、区县管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困难党员或困难群众,一般干部职工集体结对帮扶1户困难群众或困难党员,每年到“穷亲”家劳动不少于2次;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

  到群众中去!一声召唤,仅2010年,重庆机关干部有15万多人次参加“三进三同”活动,参与率达96.5%,活动覆盖全市所有镇乡、村居。他们在走进群众当中后,更深刻地体察了民情、体味了民生,无不受到思想上的触动和灵魂的洗礼。

  截至目前,共有20多万名机关干部参与下访,累计接待群众信访问题60万件次、200万人次,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95.9亿元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20万余件次,有60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目前,重庆市8982个村、2136个社区党组织全部建立落实了“三项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一条深入群众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渠道由此打通。

  百姓赞叹:“现在办事不走路!”

  “王书记,去年底我们村每人就交了100元公路集资款,为啥子现在还没得动静?”在前不久綦江县一次领导接访活动现场,老百姓对县委书记王越直接发问。

  “大家莫急。”王越掰着指头说,“我们这是山区,地形复杂,修一公里5.5米宽的水泥路,要100万元。如果2000人集资,每人100元,一共才20万,只能修两百米。剩余的钱由政府来出,请大家放心,镇里肯定不会乱动大家一分钱;路肯定要修,具体时间我们会统筹安排。”听到这里,周围的群众释然地笑了。

  2009年8月,酉阳县信访办工作人员到龚滩镇罾潭村老上访户邓生权家中走访,还没进门,“啪!”一大块裹着烂草的泥巴已掼在他们脚下。原来,1994年,邓生权的儿子邓清武意外身亡,他认为儿子被别人故意伤害致死,因此变卖家中惟一值钱的耕牛,开始了14年的上访之路。2010年“干部大下访”中,酉阳县将邓生权案纳入积案化解范围,并由县委书记陈勇包案。陈勇了解案情后,亲自陪邓生权到当年的事发地调查,还原事件现场,最终打开了邓生权的心结。邓生权当场泪流满面,表示从此息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结对帮扶 干部职工 土地 桔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