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黄俊华张爱虎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12月29日下午三点半,湖北省委常委会议室,省委“三农”工作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常委张昌尔、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副省长赵斌等,与社会各界的代表围坐一起,面对面探讨“三农”问题。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明天谁来种田的问题。”谈到当前农业农村的好形势,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面露喜色,但同时也毫不隐讳地道出了心中的隐忧。他说,随着城镇化加快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留下老人在家种地,务农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确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对此有着直观的感受。他说,现在到基层培训时发现,每次来的农民都不一样,而且年龄越来越大,最大的有80多岁的老人,我们很感动,但也深感忧虑。
“明天谁来种田?这个问题提得好!”一直仔细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的省委书记李鸿忠接过话头。他说:“我看,这个问题从侯安杰种田的经历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侯安杰,湖北大冶市大箕铺镇种田大户,这次也被邀请参加座谈。从2000年开始,他通过依法、自愿、有偿方式,与大冶市、阳新县8个乡镇35个村的1.8万农户进行了土地流转的尝试,最多时种田两万多亩,目前规模种植1.58万亩。侯安杰说,他种的田,近的在眼前,远的隔着百余里路,若想把所种的田整个“巡视”一遍,坐小车要跑两天,骑摩托车得个把星期。2008年4月,本报一版连续推出《湖北农民侯安杰跨县种田两万亩》、《侯安杰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侯安杰说:三大难题亟待解决》等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后,侯安杰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听取社会各界代表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和意见,侯安杰作为唯一农民发言。
座谈会上,面对众多省领导和专家,侯安杰有些激动和紧张。他说,总结这些年种田的经历,我有四句话汇报,就是农民种田没有规模化,没有钱赚;没有机械化,没有钱赚;不靠科学种田,没有钱赚;不看准市场种田,没有钱赚。
“田怎么种?效益怎么样?”李鸿忠不时关心地询问。侯安杰回答,请了200多个种田能手,分成14个生产队进行管理,购置各类农机具100多台套,实行机械化种植。“今年全年总收入可达1800万元,除去农工工资、生产资料和其他费用,可获纯收入200多万元。”“不过,我也有‘两眼一抹黑’的时候。”侯安杰话锋一转说,“我前年注册了侯安杰牌大米,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可是到现在也找不到合作社的‘上级’。”“另外,国家土地治理项目本是为民办好事,可项目的实施给我的承包田带来很大损失。”对此,李鸿忠毫不含糊,一再“刨根问底”,参会的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连连表示,“马上派人下去调查,确保种粮食大户利益不受损失”。
“你们看,问题就在这里,一方面我们担心明天谁来种田,另一方面,侯安杰式农民的出现,催生了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我们的服务还没跟上,没有做到位。”李鸿忠由衷感慨说。“大批农村劳力进城务工,这是好事。”李鸿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走到今天,农村又面临劳动力富余等新问题。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剥离。这正好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农村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的是素质更高的人种田,考验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能力。”李鸿忠指出,“现在的关键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种田大户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推进生产资料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实现生产资料要素化、资本化,鼓励、激励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好平台,培育出千千万万个‘侯安杰’和农业企业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0-12-31/15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