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疫情下,水磨村的人和鹅


  往回数30年,村里几乎家家都靠种地为生。这些年,村民赚钱的门路广了,陆陆续续有人把地租给别人,搞养殖、跑运输、开餐馆、做汽修、打短工……大家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村里几乎没有了生计还很成问题的“困难户”,谁不想过更好的生活呢。有些人生意做得大些,可家里的钱大部分都压在生意里,盖房、子女上学、结婚、养老、大病,也都是要考虑的事,更何况看着别人家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总免不了心里痒痒,也添置些家当,没人觉得好日子来得轻松。更别提保不齐碰上天灾人祸,本钱折个大半,还得各处找人借些本钱,从头再来。

  2019年,“996”成了网络热词,愈演愈烈的加班文化、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压迫着人们的神经,引起网上热议。然而,对许多村民,尤其是做生意的人来说,“996”算是很惬意的生活,并“无福享受”:天不亮就起床,忙十几个小时后赶紧睡觉,半夜还惦记着温室的炭够不够烧,小鹅有没有水喝,白天黑夜不断档,没有双休、节假日,有活儿就不能停歇,这样的生活状态,早在互联网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前,已是众多村民的生活常态。这么些年,倒也没见“5817”(早上5点起床,中间忙活,晚上8点睡觉,凌晨1点忙活,全年无休)式的生活被送上“热搜”,当然村民没工夫,也不关心这个。

  西南地区最大的禽苗交易专业市场就在广汉,离老王家只有15分钟车程,承担着德阳市乃至西南地区鸡、鸭、鹅苗的大宗交易。数据显示,2019年市场上禽苗交易量约4000余万羽,其中省内交易1600余万羽,省外交易2400余万羽;平时来市场做交易的孵化场、育雏户约500多户,相关从业人员2000多人。

  老王就是这2000多人之一,市场上的老熟人了。多年的生意直觉告诉他,现在最好“静观其变”:一边继续养着家里温室还没脱温的小鹅,孵着孵箱里的蛋;一边退掉还没接的货,尽可能减少损失。再往后怎么办,看看行情再说。

  天天守着温室里的鹅苗,担心着孵箱里的蛋,曾婶满心都是“舍不得”:宁可折些蜂窝煤、饲料钱、水电费、加工费,也不舍得就这么把养到一半的鹅装袋子里埋了,把孵到一半的蛋拿冷水淋了。“万一过两天行情好点,能挣回点加工费呢?就算行情还是不好,多等两天找到愿意要的人把鹅送了,也比白白扔掉或者活埋了强。”

  

  “怕死就不要来嘛,好好在屋头待着。”

  正月初三,按照往年惯例,是禽苗交易市场开市的日子。老王一早跑去市场上打听消息。

  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围了一圈的警戒线,然后是紧锁的大门,昔日熙熙攘攘的市场空荡荡的。和老王一样跑来打听行情的人站在马路牙子上,三三两两的。有人不停地吸烟,吸到一半又扔在地上,用脚狠狠地碾碎了。

  时不时会有市场管理员来维持一下秩序,扯着嗓子喊:“走开走开!不准在这儿围着了!散了散了!”

  虽说这场生意风波因疫情而起,但大家的关注点并不怎么在疫情上——相比网上的消息,手头货出不去才是眼下最心焦的事。

  人们在人群里慢慢走着,间或停下来听一耳朵。

  “你屋头还有好多(鹅)?卖出去没有?好多钱一个?”

  “这回整凶了,你最多折10万块钱,我起码折20万元!”

  “帮我问一下嘛,我那儿还有的嘛,鹅儿好得很!”……

  市场上大家彼此相熟,几乎没有戴口罩的,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怕死就不要来嘛,好好在屋头待着。来了就不要怕死,戴啥子口罩!”引来一阵沉沉的哄笑。

  那两天老王见着唯一戴口罩的人,是镇里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不过没打照面,只是隔着窗户递了材料和防疫票:非常时期,往常办公室敞开的门上了锁,只留一条窗户缝儿办公。

  行情还是低迷。外地人不敢来买,本地又销不完,即使幸运地找到买家,鹅苗也只能以极低价便宜处理。往年这时,都是别人追着老王问,有没有脱温的鹅苗出手;这回换老王翻着手机通讯录,挨个儿打电话找销路了。

  “年前你卖我的鹅,还在手上压着出不去呢!”之前的买家跟老王抱怨。

  电话打得很艰难,可老王不死心。一直到初五,靠着几分运气和多年积累的人脉,老王好说歹说,连卖带送,总算把家里两间温室的3000多只鹅都处理了,2万多元本钱收回三成。一些要运到成都,一些要运到绵竹,都是周围市县。谁知还没松口气,就又听人说,一些路已经因为防控疫情被封了,不让车随便过。怕有变数,老王赶忙开上家里的货车,紧赶慢赶一直送货到大半夜,好在路上还算顺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温室 小鹅 处理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