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平台仍在坚守,一些则已告沉没。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是过眼烟云,留下的是平台网站刺目的一排红色文字提醒:“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前后的反差,不由让人心生感慨。
鼎盛衰退两年间
对比淘宝、京东“双11”的年年火爆,农资电商却在短短3年里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从鼎盛走向衰退。为什么如此有商机的产业在发展中却屡屡受阻?
中化农业首席信息官沈冰指出,京东、淘宝的成功,使得电商大热,大家看到电商是个很成熟又挣钱的领域,但京东和淘宝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于是很多人纷纷扎堆做专业领域的电商门户,农资电商就是当时整体风潮的一部分。但是京东、淘宝的这种模式放在具体的细分领域,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推演就能成功,这与进驻的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成熟程度、可组织的资源,以及提供这种电商服务的成本都直接相关。
农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终端用户的能力和水平还不是太高,另外在农村领域,物流成本又比较高。如此一来,电商平台仅仅只做提供一买一卖交易环节和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小于为之付出的物流、信息流,包括市场培育、用户习惯改变所带来的成本,所以很多电商平台以失败告终。
除了以上限制,服务也是农资电商的一大痛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农资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其使用是有技术要求和使用规范的,尤其是新型肥料的普及和农药这种毒性产品,技术服务指导必不可少。但是线上购买方式不能及时提供服务或者未能使服务有效落地,有可能造成产品使用肥效、药害等问题,这无论是对农资的生产厂家,还是购买的用户来说,都是不愿接受的。
我会种CEO毕湘黔指出,农业互联网领域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他认为,在实践操作层面,一方面要结合种植户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要学会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多方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线上农资采购通道、免费种植指导、病虫害及土壤监测防控、农技知识传播等,优化传统农资采购渠道、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中间费用,使农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大潮褪去谁挺立
潮起潮落中,总有人踏浪而归。农资电商这条路上,一些试水未成的探路者半道陨落偃旗息鼓,一些坚守的创新者,则觅得商机崭露头角。
农一网自成立到现在一直坚守做一个服务电商平台,做一个垂直的农资电商平台。农一网投资人、辉丰股份董事长仲汉根表示,2015年和2016年,农一网共完成4.5亿的销售额,同时完成近800家县域工作站的建设。截至目前,农一网已累计实现交易额近9亿元,销售农药近3万吨,为农民节省用药成本近3亿元,发展代购7万余名,服务区域覆盖全国80%的农业种植区。
农一网总经理胡艳指出,为了更好地推进技术服务,农一网官方APP上线了问答社区板块,用户可以直接在问答社区对植保知识及用药技术等进行提问,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用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进入生产季节时,农一网每周在微信平台开展两次农一网专家大讲堂,邀请业界知名的植保专家做客开讲,每次参与人员可达到几万人,真正实现了技术落地。此外,农一网今年还确立了B2C电商模式及大户服务模式,并开展C2M品牌定制业务。C2M是一种“先销售、后生产、零库存”的先进商业模式,有助于实现“整合资源、积累数据、个性定制、批量生产”的目标。
进驻农资电商领域,仅凭追赶一时潮流终究走不了太远。因此,在农资电商热潮退却之后,坚守于此的有种网通过其搭建的“互联网+县域”模式,一直在蓬勃发展着。
有种网CEO赵绍辉介绍说,目前入驻平台的企业已有近1万家,销售超过4万种商品。通过两年多的发展,有种网已在山东、甘肃、江苏、山西、河南、河北等13个省(市)20余个农业大县,建设县、乡、村三级县域综合服务体系,联结100万农户,覆盖2000万亩土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7-12-01/33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