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农资电商真要终结?


十一月底结束的全国植保双交会上,农资电商平台的新科技、新服务夺人耳目。图为国内知名互联网农资平台——大丰收农资商城的农技服务机器人现场演示。(本报记者吕海波摄)

题记

淘宝、京东的“双11”狂欢刚刚过去,大家在心甘情愿“剁手”的同时也被电商的“吸金”能力所震撼。对于农资领域来说,电商是有万亿市场的蓝海,从2014年的蠢蠢欲动到2015年的高歌猛进,再到如今的谨慎冷静,发人深思。为什么农资电商不能复制“双11”的成功呢?

京东、淘宝的这种模式放在具体的细分领域,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推演就能成功,这与进驻的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成熟程度、可组织的资源,以及提供这种电商服务的成本都直接相关。因此,终端用户的限制、农技服务不到位、物流成本高企等等因素混杂在一起似乎注定了农资电商的结局。

潮起潮落中,总有人踏浪而归。农资电商这条路上,一些试水未成的探路者半道陨落偃旗息鼓,一些坚守的创新者,则觅得商机崭露头角。未来,农资电商是败走麦城还是凤凰涅槃?我们拭目以待。

回看今年的“双11”,阿里和京东的交易额均破千亿,数字令人震撼,而对比农资电商,从2014年的蠢蠢欲动到2015年的高歌猛进,再到如今的谨慎冷静,发人深思。

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市场总体价值规模预计在10.15万亿人民币左右,而2015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444.5亿元,渗透率不足1.5%。在这当中,国内农资市场容量超过了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四类农资产品的市场空间分别约为3500亿元、7500亿元、3800亿元和6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但电商化率很低。

尽管包括农资电商在内的农业电商集体受挫,但互联网的浪潮,并没有因为这些而退却。众多巨头、资本、上市公司仍在纷纷加大在“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布局。农业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可谓都有千亿甚至万亿的市场空间,面对这片电商蓝海,很多人也不禁发问,农资电商还能重振旗鼓,迎来第二个春天吗?

昔日新贵今何在?

2014年被喻为中国农资电商元年,从那一年起,很多以农资销售为主要业务的电商平台陆续出现,但经过这些年的试错,现在来看,互联网与农资的结合整体是失败的,有些已经退出。那么,曾经轰动农资界的电商新贵们,如今又是一番什么发展现状呢?

农一网在今年将电商模式由B2B2C调整为B2C,由“专业服务于农资零售商和种植大户的电商平台”定位,升级为“服务于工作站和种植大户的垂直专业电商”,将聚焦工作站和种植大户开展工作,并且推出C2M商业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定制特有的产品和套餐解决方案,帮助平台客户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而实现上游生产厂家、农一网平台、服务商多方共赢。

田田圈瞄准“线下服务站”,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打造专业的县域服务中心和田田圈店,并整合作物专家和作物达人,线上线下为农户服务。

2014年就上线的网上农资商城云农场,在今年11月份于江西南昌举办的中国植保“双交会”上盛装亮相,之前一直以农资电商为发展重点的它,这次已将重心重新放回到原本就擅长的智能配肥领域。

有种网一直深耕农业一线,在2016年年底搭建“互联网+县域”模式,建立一站式新型农资流通渠道(厂家-有种网-农户的一级渠道)和打造线下服务体系;农医生以种植服务为切入点,通过问答打造了农业领域全新的专家与农民互动模式,从而让农民得到较优的种植解决方案;大丰收注重深化服务能力,今年成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种植)实验室———丰创研究院,联合全国诸多知名院校,为种植者提供土壤监测、农药检测、肥料检测、土壤重金属检测、农产品重金属检测、作物病害分析等全方位的种植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检测 定位 深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八大建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