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种企借势扩张
据张延秋透露,6年间种企减幅过半。部分是因为种子经营许可证到期,部分是因为资金链出问题不得不宣布破产,还有一部分是被兼并重组。
一面是大批中小型企业退场,另一面则是龙头企业的快速并购。隆平高科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自中信集团出资27.9亿元控股隆平高科以来,隆平高科先后收购天津德瑞特、绿丰园艺、扩大蔬菜业务;2016年,又出资2亿余元控股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广西恒茂,并与黑龙江广源种业设立合资企业,进军东北粳稻市场。而今年,隆平高科收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17年6月以1亿2千万元收购湖南金稻80%股权;8月23日,收购惠民科技80%股权。11月,隆平高科正式通过以4亿美金与中信农业基金等共同投资收购陶氏在巴西的特定玉米种子业务。截至2017年10月底,通过多次收购整合,隆平高科已和不久前收购先正达的中国化工集团共同进入全球种业十强,排名第9位。
隆平高科只是冰山一角。荃银高科先后并购四川竹丰、安徽荃银欣隆、安徽华安、安徽省皖农、辽宁铁研等种子企业;大北农出资1.2亿元控股黑龙江龙科,推进在东北的战略布局;农发种业并购8家种子企业等等。
种子行业强者愈强趋势显现。据张延秋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净资产1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341家,较2012年增加一倍多,其中净资产1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12年的7家,增加到2016年的15家。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全球种子市场,在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后,产生了以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利马格兰等为首的大型跨国种子企业,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集中程度大幅度提高,规模优势日益显现。因此,中国的种企必须通过并购整合将种业资源向优势种子企业集中,这是推动中国种子企业走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而国际市场上出现整合重组这一过程的推动因素与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相似。全球种业之所以发生接二连三的战略并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全球的种植业者损失极大,特别是北美和南美的商业种植者,最终影响到了各大跨国种企的销售收入。据报道,从2014年开始,国际上主要的种业公司的营收就开始停止增长,2015年和2016年更是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有机增长的速度慢下来的时候,通过既有市场规模越来越难以维持业绩增长。那么只有通过非自然的手段来获得增长(无机增长)。为了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企业的并购也因此发生。2015年~2016年,这些巨头开始寻求抱团取暖的机会,开展了新一轮的兼并重组:陶氏与杜邦率先宣布合并、中国化工宣布收购先正达、拜耳宣布收购孟山都、巴斯夫收购拜耳70亿美元的业务,全球种业格局也被重新划分。
除了这些种业巨头,种企并购的事件在去年每个月都在发生着:利马格兰收购Genica Research Corporation (USA)和Sand Seed Service在爱荷华州Marcus大豆种子工厂;蓝德雷先后收购了孟山都、先正达和Ceres公司的苜蓿研发项目及业务;丹农收购了Florimond Desprez的苜蓿种子业务和Jensen Seeds A/S剩余的50%股份(Jensen Seeds是全球杂交菠菜领域的领先企业),完成全资控股;泷井收购了土耳其蔬菜公司Rito Seed旗下育种子公司;美国最大的家族式种子零售企业Beck’s收购巴斯夫位于夏威夷考艾岛上的种子研发设施;苜蓿种子的行业领导者S·W Seed收购澳大利亚的SV Genetics公司等等。
创新种企机遇满满
小种企的倒闭潮,也印证了农业部在前几年对种业下达的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种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具有雄厚实力的种业集团,使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2014年,在农业部召开“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同样表示,农业部要支持推动种业领域的企业重组,力争到2020年前50家种子企业集中度达到60%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7-11-10/33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