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十三五”大刀阔斧创辉煌


采访人:王洋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钾盐钾肥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中国钾盐钾肥产业在资源勘探、科技开发、对外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国产、境外、进口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合理规划,提升了中国钾盐钾肥产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面临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发展新机遇。《农资导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专家、科技人员、企业代表,大家在总结回顾中国“十二五”钾盐钾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谏言钾盐钾肥产业“十三五”规划。业界认为,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加大利用境外资源力度对推动中国钾盐钾肥产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发施用再上台阶

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的统计资料,世界钾肥消费量数年间一般维持在2500万~2600万吨,而同期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量,所以世界钾肥货源充足。2003年以来消费增长较快,基本达到产销平衡。2002~2014年,全球钾肥消费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12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2.6%。2014年,全球钾肥消费量达到3759万吨,较2013年增长10.2%,创下钾肥消费的历史新高。从消费区域看,亚洲是最大的消费区域,其次是北美、拉美。从世界钾肥的生产和消费情况看出,主要钾肥生产商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布造成了全球钾肥生产和需求不平衡。目前包含中国在内,全球共有13个国家生产钾肥,但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钾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指出,中国是世界钾肥消费大国,中国钾盐钾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打破了“中国钾资源赤贫、中国无钾可寻”的论断,中国在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青海盐湖研究所建所以来,多次组织科考队,行程数十万公里,对全国的主要盐湖资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基本摸清了中国盐湖情况,初步建立了高原盐湖成盐演化、成矿规律的理论体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农业部和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机构的指导和推荐下,中国农业生产上开始尝试补施钾肥来达到增产的目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卫峰认为,近年来,在中国农田系统层次上,钾的投入与产出均有显著提高,钾平衡由亏缺转向盈余。1981年至2013年,中国的化肥钾、秸秆钾、废弃物钾投入分别增长了8倍、1倍和4倍;秸秆钾产品、籽粒钾产出分别增长了1倍和3倍;化肥钾投入占总钾投入的比例从11%增长至31%。他认为,保障农业生产并同时提高钾资源效率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秘书长米歇尔·普鲁多姆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国钾盐钾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为农业安全供钾的承诺。之前,中国钾肥交易量年均增长率相当高,但目前,中国对于钾肥的需求已经进入停滞期。这个变化对全球钾盐钾肥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十三五”规划谏言中,行业代表认为钾肥产业应加强农化服务,走产需直接对接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非常重要。建议提出一是加快转变经营理念,钾肥企业通过农企对接、贴心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钾肥利用率;二是推进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构建集测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等一体化的农化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创新农化服务模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变化等不同的商业服务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开展跟踪服务,赢得信誉。

布局海外广纳资源

建议“十三五”规划落实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选取重点政策支持项目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刚果(布)、哈萨克斯坦、加拿大、老挝等地的大型钾肥项目,提高中国钾肥产业对全球钾肥市场的影响力。

而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钾肥产业在国外找钾也为“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元集团副董事长何永平告诉记者,开元集团于2008年获得老挝194平方公里钾盐勘探权,2013年试车成功。经过5年的努力,2014年开元集团在老挝投资的一期50万吨钾肥顺利投产。这得益于他们在采矿、选矿、科研、设备研发方面都精益求精,这也让开元集团短时间内实现钾肥工业化生产并适当反哺国内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可持续发展 微量元素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