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军
编者按 缓释肥料在中国肥料质量替代数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缓释肥料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缓控释肥具有节肥、环保、增效、省工、省时诸多优势,已经成为大田种植用肥的主打产品。但是,由于缓控释肥价格较普通肥料贵好多,推广起来仍缓慢。在“第八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上,与会专家代表围绕构建中国绿色缓控释肥产、学、研、推体系、高效施肥技术、包膜材料创新与产品升级和快速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等热点进行了探讨。
“零增长”帮缓控释肥开路
中国缓控释肥生产量、消费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缓控释肥最重要的生产与应用市场。“第八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吸引了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以及以色列化工集团等近300人参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余友成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化肥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由此也推动了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从政府、行业到企业,将围绕化肥“零增长”目标和构建中国绿色肥料产业体系。政府在技术改造、新型肥料、缓控释肥和水溶肥发展方面,将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以推进缓控释肥发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副处长仲鹭勍提出: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实现,需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从重生产向重效益转变。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倡发展缓控释肥、水溶肥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目的就是通过肥料产品的创新与科学施肥方法的推进达到肥料生产与使用减量增效和农业种植节本增效。化肥企业要借机积极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产品重新定位与设计。
“控制化肥用量就是要实行精调改替,其中的调就是对化肥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氮磷钾的配比,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以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含有缓释功能的腐植酸类产品等为代表的高效肥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副处长杨帆这样认为。从2008年起至今,农技服务中心先后联手金正大、山东茂施、施可丰化工、山东农大肥业等国内知名的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具有缓释功能腐植酸类产品生产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先后开展了高效肥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些高效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农民农业生产投入等方面成效显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认为,未来中国肥料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走质量替代数量之路。化肥“零增长”要增效减量与替代减量双管齐下。肥料的竞争应该是肥效和成本的竞争,肥料产品科技创新的运用就是高效、低成本。农业部提出“减施增效“目标,化肥要减量,除了科学使用以外,在硬件方面:一方面,增效减量。没有好的肥料品种、没有高效肥料,减量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替代减量。如果中国一旦形成种养一体化,大量有机肥进入农田以后,化肥用量自然会减少。
“我们不差技术与产品,差科学的产品设计与配方。”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樊小林这样表述。二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缓控释肥生产技术,能够通过科学配方设计和环保注剂的添加,在提高肥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农业丰产和农民增收。中国缓控释肥不论从技术还是生产工艺完全可与世界相媲美。
科学监管为缓控释肥护航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王旭提出,肥料产品登记是为行业发展服务。目前缓控释肥料很热,但产品的登记通过率不是很高,大概仅有30%左右。究其原因是产品释放率、释放周期和申请登记的指标差异比较大,与试验作物需肥特性不吻合。对此,有人认为目前中国肥料的登记有些滞后,事实上,发展越快的行业越要严格监管。企业不能仅依靠一大堆理论数据就来进行产品登记,这样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6-12/33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