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立
采访手记
厂商携手共赢
邢思超对记者表示,经销商是生物菌肥市场最有力的拉动者。目前,化肥、农药、种子、农膜价格正逐渐趋向透明,销量增加缓慢,经销商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寻找新的经营品种。生物菌肥是他们难得的市场机遇。
有品牌效应的生物菌肥不仅成为经销商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带动了复合肥、农药的销售,因此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推广生物菌肥。以渭南市场为例,去年秋冬季以来,这个区域的终端零售商为了扩大“12菌”销量,自己出钱组织种植大户到德龙集团渭南生产基地考察交流。通过考察菌肥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现场培训菌肥知识,用户增添了信心和辨别高端菌肥的能力,他们使用“12菌”的热情更加高涨了。“12菌”能在渭南市场成为响当当的领导品牌,靠的就是真实的效果和经销商的推动;反过来,经营“12菌”也成为经销商的一种荣耀。
受渭南市场的启发和影响,去年秋冬季以来,德龙集团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近100批,最近的是离厂2公里的种植户,最远的是数千里之外海南三亚的零售商。
2015年6月12~15日,由《农资导报》和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生物菌肥规范化规模化高层论坛”将在陕西华山脚下的华山客栈举行。这次论坛以“引领企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壮大产业规模”为主题,既是生物菌肥产业的一次经验交流会,也是生物菌肥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使业内人士更多了解菌肥产业的发展态势、关注本次论坛,本报专访了本次论坛总负责、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总裁邢思超。
《农资导报》:生物菌肥这类产品目前面临的大环境、大市场是怎样的?
邢思超:用一句诗描述,就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正是生物菌肥发展的春天,大家都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促进生物菌肥产业的发展。
先说政府层面。目前农产品安全和土壤大面积污染已经引发了公众的恐慌情绪,政府不管从自身的职责出发还是从平复公众情绪考虑,都在积极推动和扶持生物菌肥产业发展。政府的工作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治理土壤污染和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第二,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坦言,化肥、农药、农膜是土壤的三大污染源,蔬菜、果树的化肥用量已经超过了安全水平。治理土壤面源污染、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生物菌肥。第三,最近,农业部印发的《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指出,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国家刚性规定,从2015年起,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施生物菌肥。
从市场角度讲,生物菌肥正在逐渐成为农民用肥的常规品种,而且使用量在逐年增加。以陕西渭南市场为例,种植葡萄、苹果、酥梨、冬枣、西瓜等经济作物的农民至少选用一种生物菌肥。农户基本学会了用生物菌肥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例如果树根腐病、腐烂病、黄化、小叶、早期落叶,以及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据种植红提葡萄的农户反映,他们使用我们“12菌生物有机肥”的量每年都在增加,现在一亩地的用量大都接近半吨,不但解决了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很多难题,而且和单一使用化肥相比,综合效益能增加三分之一。渭南地区“12菌”的销量从2008年的几百吨增加到去年的近万吨。
《农资导报》:生物菌肥发展至今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5-22/33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