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善军
编者按
截至2015年2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共1994家,其中1570家于2014年挂牌。获主办新三版券商资格的证券公司已超过80家。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融资额132亿元,2015年1~2月总融资额2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制造业的公司占新三板的六成。更令人意外的是,已挂牌公司近九成在2013年度实现了盈利,近40家达到主板上市要求。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型公司为数极少。甘肃、内蒙古、青海三省区总共7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社会的步伐毫未疲倦,蓦然回首,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走过30个春秋。大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没有大起大落。董事长朱振林这样评价:从荒芜沉睡的砂石滩到今天,每次转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超前的、正确的,当前企业正在着力发展新型农药、新型肥料、新型土壤修复调理剂和肥料高效缓释添加剂等系列农化产品。
冶金起步发展迅速
1984年10月19日,大荣集团的前身———大武口铁合金厂在砂石滩上破土动工,朱振林拉开了立志创业的序幕,满怀豪情开始了实业报国的征程。经过30年的开拓拼搏,大荣已经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创业之路。
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之殇。大荣起步之初是瞄准生产铁合金产品的,主要方向为钢铁配套。1986年建设投产,投资151万元,当年盈利8万元。1987年盈利80万元,1988年盈利415万元,三年就赚了三个同样的企业。
这期间,朱振林做的一件事提升了他个人和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当时铁合金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鞍钢集团通过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找到大荣集团,要求买硅铁,当时市场上最高价5800元/吨,成本大约2000元/吨。朱振林当时以调拨价3800元/吨卖给他们300吨。1989年朱振林成为冶金部唯一来自私企的劳动模范。
好景不长,硅铁投产进入市场仅两年时间就面对小企业厂蜂拥而上势头。
面对价格战,朱振林瞄准到电石产业,并果断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大荣当时年产电石6万吨,在全国可以排在前十名内。电石与硅铁和硅锰相比,原料不同、工艺大致相仿,重要的是,生产设备完全相同。所以大荣这次的转型并不多费周折。
朱振林是有较强忧患意识的企业家,总是先人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几年内电石产业很快又陷入产能过剩中。他又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发电石深加工的氰胺系列产品,开发的氰胺产品填补了宁夏及西北地区化工产品的空白。大荣为宁夏培育出一个氰胺化工新产业,并引领石嘴山市崛起成为国内氰胺产业科研创新和出口创汇基地,推动氰胺产业实现了由东南沿海向资源丰富的西北的战略性大转移。
延伸开拓 科技兴企
纵观大荣的发展,每次的成功转型离不开科技支撑。他们是中国最早的铁合金、电石生产厂家,在30年发展中不断主动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他们率先关闭20000千伏安电石炉。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研制出年产1.5万吨、2.5万吨、3.5万吨单体大型回转氮化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荣吸收消化国外先进工艺、设备,建成国内唯一双氰胺精加工生产线,生产的医药级、电子级双氰胺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占领国内覆铜板市场,在国际双氰胺高端市场独领风骚。他们从挪威引进国内微机集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连续结晶双氰胺生产线,代表着国内氰胺行业的最先进的制造水平。
积极尝试 进军农资
在产品创新的同时,大荣积极推动市场创新,将传统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氰胺产品推向农业、公共卫生等新的应用领域,取得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开辟出广阔的大市场,继续走在中国氰胺产业发展的前列。
新的转型启示来自于日本。1995年,日本一家企业从大荣购买氰氨化钙(石灰氮)用于农业生产。朱振林多方设法了解到,日本种植水稻和包心菜都要施用石灰氮,。更令他惊讶的是,很多作物直接种在砂石粒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5-08/33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