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农业种植管理步入新常态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田有国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为新时期“三农”工作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明确了思路。

关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有很多论述,也比较清晰了,但对什么是农业新常态,目前似乎还没有特别明确和清晰的表述。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考察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资源环境条件,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耕地质量状况等。

2014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但在粮食总产较高的水平下,粮食持续增产的压力很大。

一方面,中国整体耕地生产能力不高,水土资源对粮食生产的限制越来越严重,区域耕地质量下降,部分地区耕地污染加剧,耕地培肥难度加大,也就是说耕地的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中国粮食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农民种粮收益下降,导致种粮积极性不高,而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调的情景下,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投入等政策措施和调控手段也越来越少。

2014年,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民收入增幅连续第五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望缩小到3∶1以内。这里有两点值得引起关注:一是从2013年开始,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位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说第一次工资性收入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二是种植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已经不到25%。而且,可以预期,这两种趋势将持续发展。这说明将来利用补贴、价格等手段去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越来越大。

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在4月份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必须考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只能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之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实现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目标。要实现新常态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这些宏大目标,毫无疑问,需要法规制度建设、财政投入、政府推动等。但依靠科学的生产和管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新产品、新技术的采用,降低资源消耗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将是新常态下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专刊总监:王勇

专刊策划:王军

专刊美编:魏嵘张翼

本期组稿:刘绪磊吴俊生黄志坚专家支持:

杨俐苹赵秉强夏勇开张树清

高永峰廖宗文肖焱波张承林

樊小林刘延涛阮云泽田有国

赵一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农民收入 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