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互联网时代农资流通的求索之道


□本报记者郑红艳

在记者对浙江浙农爱普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炳荣先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袁总多次谈到,中国农业始终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因此,尽管近几年来农资行业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我们应坚信,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农资导报》:袁总,您认为当前困扰农资行业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袁炳荣:我认为,产能和贸易能力的过剩以及体制和政策的局限,是当前农资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我们先自问一下,这两年化肥行业的形势为什么这么不好?为什么全行业生存都这么艰难?中国尿素和磷铵出口价格为什么一低再低?

我认为,首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这也是困扰行业已久的难题。目前国内尿素和磷铵产能过剩都超过50%;钾肥国产加进口总量也超过需求,且相关产能还在增加。由此带来的后果自然是国内市场无序而竞争激烈,而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话语权,被外商牵着鼻子走。

除了产能过剩外,流通渠道和贸易能力亦极大过剩。各种资本涌入,上下游无序扩张,简单重复造成巨大浪费。所以,作为流通环节中的一分子,我常常感到在这个产业链条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

两种过剩,自然而然带来生产环节的资源过渡开采和使用环节的环境污染。虽然当前中国尿素生产工艺应该是全球最先进的,但尿素是煤炭和电力的耗能大户;中国磷矿石资源比较贫乏,生产磷肥所需的大量硫磺需要高价从国外进口;钾肥更是中国的稀缺资源。这些宝贵资源耗尽后怎么办?在使用环节,众所周知,化肥的不当和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中国比较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所以,解决产能过剩矛盾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更是关系到科学发展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体制问题是目前中国农资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

农资流通企业本来就是改革较晚的一批企业。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都开展或完成了改制,但仍有很多企业的体制改革不彻底,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只有有了体制的根本保障,机制才可能枝繁叶茂。

当前,中国在政策层面也存在着一些行业和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因素。

一是已经执行多年的国家化肥淡储政策,我个人认为可能已经不太适应当前形势。国家淡储政策的初衷是“平抑化肥价格,保证化肥供应”,经过近10年的飞速发展,各主要化肥品种已经普遍供过于求,再提“保证供应、平抑价格”已不符合当前市场需要。

二是中国化肥资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问题。我们的出口产品从品质上讲根本不存在问题,但为什么近几年来出口议价能力日渐微弱?目前化肥出口的主力军基本都是国有主导的大公司,为什么难以联合?宝贵资源的出口成为工厂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是不是巨大浪费?

所以,我觉得国家应着力制定和更新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研究建立国内化肥出口的联合谈判机制;尽快放开行业内仍然存在的资本准入限制,培育行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保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农资导报》:在当前这么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农资流通企业应该怎么生存?

袁炳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流通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在农资产业链中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企业,尤其是农资企业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爱普在公司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口号:“我们珍爱大地,我们普庆丰收!”

这个口号乍一看好像感情色彩浓厚一些,但是深入想一想,我们是否真正把18亿亩耕地利用好、保护好了?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回报和丰收?这正是目前农民乃至国家遇到的课题。这两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好,将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环境问题是极大的促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钾肥 尿素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