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政策关注舆情
“两会”有多少话题与农资密切相关,如果仅从代表委员提交的议题与讨论的字面上看,相关者寥寥。但用心思考,排在2013年“两会”统计出的第一、四、五、十一、十三、十五位的热点话题都与农资相关。一个行业从高处连接着中国经济最根本的粮食安全问题,从低处维系着八亿农民的生产生活,其跨越幅度之大,可能是很多产业无法比拟的。因此,“两会”与农资的关系太密切了。
近几年来,“两会”上引人关注的不再只是政策一个方面,舆情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对于农资行业来说,相关政策确实存在,但大多已不是直接政策,而是间接政策,其影响以复杂、综合的方式对行业产生导向。而舆情成为对农资行业影响越来越大的力量。任何一个能引发舆情的相关事件,都会对农资行业的产品生产甚至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建议农资行业在通过“两会”感受政策导向的同时,还要把注意力放到舆情上。
化肥热点
再吁肥料立法
2013年“两会”期间,肥料立法再度被多位代表作为议案提出。河南交通厅副厅长霍金花、山东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河北硅谷化工董事长宋福如等全国人大代表相继提交了加快肥料立法的议案和建议。
提出肥料立法的代表们认为,肥料管理混乱已经威胁到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宋福如表示,目前肥料领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肥料质量不容乐观,一些不法厂家利用有害物质生产肥料,导致土壤产生病菌和重金属污染;二是肥料市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偷减养分,坑农害农时有发生;三是不合理施肥现象突出,在局部地区,化肥过量使用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
据介绍,饲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现均已制定专门法规,而肥料管理依据的只是适用一般工业品的《产品质量法》,针对性不强。代表们还提出,目前国外多数国家都出台了肥料法规,与之相比,中国在肥料法规体系建设上明显滞后。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四海首次提出肥料立法,其后呼声不断。针对肥料立法议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曾在2011年作出如下回复: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农业部起草的肥料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目前农业部正与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不过,前述肥料管理条例迄今尚未颁布。此问题依然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谏言出口松绑
2012年中国磷复肥行业再度遭遇低迷,在2013年“两会”期间,不少农资行业代表谏言适度给磷复肥出口松绑,给磷复肥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代表认为,磷复肥产能高度过剩,高额关税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产业自身发展,最终也会危及农业生产。
屈庆麟代表列出四点理由:一是放开出口不会影响国内供应和市场价格;二是中国磷资源优势突出,按储量居世界第一,按查明资源量居世界第二,并且不断发现新矿,完全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磷资源的需求;三是硫资源大量进口,适当出口可以帮助企业消化高涨的生产成本;四是高浓度磷复肥不属“两高”产业,国家不应列为限制出口产业。他盛华代表认为,政府应该对磷矿资源和磷复肥市场做一次详尽的调研,据此制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出口政策。
2014年,化肥出口政策相对放宽,是对行业呼声的响应。
化肥屡获“正名”
2013年“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针对当前舆论对化肥的片面指责予以反驳。
李毅中委员认为,一斤化肥合理使用是三斤粮食的效益,如果片面指责化肥,不使用化肥,那么粮食产量可能会大减,甚至回到过去贫困、紧缺、饥饿的状况,这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针对“中国化肥减少40%,而粮食产量不会减少”的观点,他认为,如果该说法指我们能意识到施肥方面的浪费,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化肥的转化率,避免浪费,那么是成立的;但如果以目前粗放的施肥方式,减少40%的化肥用量,粮食产量肯定会下降,这种说法就值得商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3-04/33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