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云南化肥企业探索解困之道


  近年来,中国化肥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还是农民在使用肥料水平及对肥料的认识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氮磷肥产能过剩、新型肥料技术发展慢、肥料利用率偏低等问题阻碍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化肥生产大省,云南化肥生产企业也同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企业在低迷和困境中坚守。面对严峻的产销形势,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那么,云南化肥企业目前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寻找出路?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化肥大省形势严峻期待转型

  近年来,国内化肥业发展困难重重,除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盈利外,化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

  据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化肥专委会秘书长王定坤介绍,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8.7%,却消费了世界1/3以上的肥料,单位面积施肥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5倍。同时,化肥利用率低,也引起施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农业消费的尿素氮肥接近2000万吨/年(纯氮),通过气态挥发、淋洗和径流等途径损失的尿素氮肥达到1000万吨,折合尿素2100多万吨,直接经济损失450亿元,不仅造成能源与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王定坤举例说。

  而作为化肥大省,云南省在国内化肥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云南化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在全国排名第三。其中,氮肥生产量为198.58万吨,同比增长7.51%;磷肥生产量为419.98万吨,同比增长11.17%;钾肥生产量为2.2万吨,同比增长37.5%。氮、磷、钾肥产量均跃上新台阶。

  但是,随着国内化肥产能严重过剩,销售价格下滑,云南省内化肥企业亏损严重,发展步履维艰。

  “目前国内尿素产能达8000万吨,而实际需求仅为6000万吨。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企业盈利,目前云南省的尿素价格也从以前的每吨2500元下跌至1700元左右。由于生产成本过高,云南省内尿素企业亏损严重。”王定坤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也表示,目前我国肥料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农业投入浪费和效益下降;肥料利用率过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二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比较效益低,对肥料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先进的肥料技术。

  发展新型肥料或成解困良方

  面对严峻形势,王定坤建议,化肥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步伐,产品升级换代,可生产增效尿素作为复混肥料的原料。比如多肽尿素、双酶尿素、海藻酸尿素、锌腐酸尿素、SOD尿素、聚能网尿素、金尿素等。

  王定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我国的增效尿素年产量超过300万吨,占尿素总产量近5%。如果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将增产粮食45亿公斤,农民增收80多亿元,减少尿素损失超过60万吨。”

  卢宗云也认为,肥料行业尤其是化学肥料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高效化、长效化、功能化。高效化,即通过技术研究、生产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农民支出,降低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长效化,即减少化肥使用次数,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功能化,即把施肥与抗旱保水、除草防病治虫等农艺操作合三为一,让种地变得简单,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提供可能。

  卢宗云指出,结合我国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农业种植效益低等自身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农业、农民的新型肥料,是实现肥料高效长效利用的途径。其中,新型肥料需要具备四个标准条件:一是工艺要可行,不能对现有工艺造成损害;二是成本要低廉,如果肥料太贵农民就用不起;三是效果可见,用了要增收;四是对土地、农产品等不能造成污染。

  而据记者了解,实现肥料高效长效的途径包括添加抑制剂类的稳定性肥料;对肥料包膜控制其水溶性的包膜类肥料;将尿素与醛类物质反应形成脲醛类物质缓慢分解释氮类肥料;添加高分子有机物利用其特性降低肥料损失的一类肥料等。

  根据农业部最新的研究报告,我国目前氮肥利用率为33%,磷肥利用率24%,钾肥利用率则可达42%。而添加增效剂量在1%以下,就可以使肥料利用率提高7%~8%。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开发植物源的肥料增效剂,用于对化肥进行改性增效。如日本的丸红公司、美国的HELENA公司等拥有自己独立技术的肥料增效剂多达上百种;欧洲于2011年成立了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以促进肥料增效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尿素 施肥 氮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