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他们正在帮土壤恢复健康


□本报记者吴俊生

力破畏难观念

采访手记业内外有很多人对于土壤修复存在严重畏难情绪。大家普遍认为:土壤保健和修复工作投入太高,而收效却太慢;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

尽管至今尚未有官方全面的报告,但中国农业土壤退化和污染的现状不容回避。事实上,农资行业相当一批企业都已在积极行动,从各个层面、各种途径、各类技术去矫枉过正、拯救土壤。赛众就是其中的样板之一。

吕周锋基于自身10余年的土壤保健实践则认为,技术和投入都不是理由,土壤保健和相关的土壤调理剂产业之所以发展滞缓受到两大观念的制约:一是农民普遍缺乏耕地保护的意识,特别是近些年在片面的高产思想影响下,一味地依赖农化品投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农业生产陋习;二是管理部门一方面对土壤污染不愿意揭盖子,一方面对土壤治理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这项工作推广力度显不足。

没有健康的土壤,就没有农业的未来。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可谁来为土地把关?

“如果你的庄稼遭遇根腐病、重茬病、流胶病、黄叶病,如果你的耕地出现板结、酸化、污染,如果你想降低或禁止使用农化品,走有机农业新道路……请走进大讲堂。”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杨凌高新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上,由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土壤保健科技大讲堂成为展会亮点之一,农户纷纷涌入课堂向专家取经。

讲堂上的“不速之客”

当日下午5点,就在培训刚刚

结束时,一位农民提着一个装满小

树苗的塑料袋拉住正准备离场的授课专家、高级农艺师侯高礼急切地说:“老师您给看看,我这白皮松苗咋都发黄了呢?”

这位农民叫赵成会,来自陕西省武功县普集街永丰村,家里种了3. 5亩白皮松,近期浇了几次水、施了几次肥后,突然发现接近一半的树苗叶子开始明显变黄。情急之下,他又买了一些药进行灌根和喷施,但无济于事。“栽下去两年了,不算人工费用,仅树苗和肥药投入就已超过5万元,老师您看这还有没有救?”赵成会很是焦急。

侯高礼仔细查看了这些松苗的根部,肉眼看上去,根部颜色明显发黑,毛细根非常稀疏,手指轻轻一捻,毛细根就断成了几截。

“你是怎么施肥的?”侯高礼问道。“一年算下来,高端复合肥有400斤,还有硝基肥用了800斤,硫酸亚铁600斤。”听完赵成会的介绍,在场的专家禁不住都惊呼起来:“怎么这么大的施肥量啊?”赵会成赶忙解释说:“是别人指导我的,我瞅着树苗老是长不大,比别人家同时种植的苗黄、苗小,心里一着急,就使劲地上肥。”

“从目前情况分析,肥害可能性很大,如果不出所料,我估计土壤也出问题了,大家一起去实地查看一下。”在侯高礼的提议下,一行人不顾天色将晚,急急忙忙赶往现场。在赵成会的松苗地里,经过一番仔细查看,侯高礼指出了两点病因:一是由于施肥过量导致土壤明显酸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土壤黏性很大,透气性极差,这是造成苗黄和根系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二是硫酸亚铁作为中微量元素,施用明显超标,正常情形下,亩均使用量不能超过15斤。

“当务之急是要调节土壤。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建议尽快施用赛众土壤调理剂,一方面将酸性土壤调整过来,一方面还可以钝化土壤中的多余养分,千万不能再上肥了。”侯高礼开出了方子。

土壤的六大病灶

农高会期间,赛众土壤保健科技大讲堂连续举办了三场,像赵成会这样遭受土壤障碍的农民并不鲜见。作为此次培训的特邀讲师,侯高礼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志辉、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副会长吴代彦、运城市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会副会长光立虎等农业专家都认为,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放心的食品,更不可能有持久的粮食安全,而当前土壤亚健康已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大课题,18亿亩土地中相当比例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土壤障碍,侯高礼在授课时指出了中国耕地面临的六大突出病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微量元素 施肥 耕地 耕作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