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药肥三问图破壁


    面壁三年图破壁。中国药肥市场曾经有过繁荣,但自2010年后,药肥行业逐渐陷入了沉寂。三年来,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药肥企业在这片小天地里苦苦坚守。
    3月30日,首届药肥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药肥行业代表聚首北京,围绕行业现状、发展瓶颈、突围之策发出一个个疑问,在热烈的碰撞和交流中,药肥行业正在静候枝繁叶茂的春天降临。

问现状:规模偏小,前景可期

    “药肥在国外非常普遍,我认为国内市场容量未来应能达到200个亿。”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超的发言让出席论坛的人士倍受鼓舞。但是,也正如这句话所折射的一样,与国外相比,中国药肥产业规模偏小,行业发展才处于起步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企业已登记药肥产品不过十余种,且品种单一,以防治水稻田一年生杂草的除草剂为主。而与此同时,国外药肥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据与会专家提供的数字,以美国为例,获准登记的各类药肥数量超过200种。在专家们看来,市场小、产品少,恰恰意味着药肥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源在于药肥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代农业的新需求。与会专家认为,药和肥合二为一,将施肥和打药两次劳动整合为一次劳动,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高涨的压力;此外,药肥作为一类以化肥为填料的农药制剂,据估算,可节省大约50万吨农药助剂、溶剂的使用,以及减少大量包装物的浪费,因应了环境友好和发展低碳农业的新形势。
    更重要的是,药和肥跨界联合,通过科学的搭配,可以实现1+1>2的增值效应。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依据现行药肥分类解释说:从水稻除草药肥看,通过将除草剂和化肥合理配制、均匀混合,可有效防止农民因单独使用除草剂而导致的局部药害或减产;从杀虫药肥看,由于目前使用的杀虫剂都是以对农田无益的砂土或砖粉作填料,浪费了人力、运力,而以化肥作为新填料后,一是避免了无效劳动,二是提高了农药在农田中的分散度,从而提高了药效、降低了成本;三是从杀菌药肥看,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农作物中许多生理性病害与缺素有关,因此以营养成分替代部分农药制剂中的填料或溶剂,可在节约加工资源的同时,大大增进药效。

问瓶颈:科研薄弱,市场混乱

 

    近些年,在药肥领域,水稻除草药肥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在分析这一原因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吴礼树认为,除草药肥具有互作增效的特点,一般可使肥效增加6%~8%,药效增加10%以上;同时,除草药肥使用安全,由于其具有选择性,对农作物生产没有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除了除草药肥,其他品类发展缓慢。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大约仅有3个杀虫药肥和1个杀菌药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药肥研发存在实际障碍。
    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员郑斐能指出,药肥混配要有充分的理由和科学的根据,着重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药肥最佳施用期要同步。农药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和调节作物生长,肥料用于提供营养,只有这两者同时需要,药肥才有用武之地;二是药肥配伍要适宜。药和肥之间存在互不干扰、有损效果和增加效能三种情形。对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试验和分析,避免药肥配伍不当产生药害和肥害。
    作为一种横跨农药和化肥两大行业的交叉产品,药肥市场监管对药肥产业做大做强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
    按规定,药肥统一按照农药归口登记和管理,较高的门槛制约了药肥行业扩张。据介绍,一个新农药制剂的注册登记、需要经过毒理、环境、药效、残留等多方面的试验,通常要耗时三年,耗资数十万元,很多小企业根本承受不起高昂的前期投入。
    除此之外,市场混乱也成为药肥产业规范发展的桎梏。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副处长赵永辉介绍,目前药肥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一些企业违规在化肥中添加农药,而在市场监管中,又无法对这些产品进行分类和检测,造成一些假劣产品冲击市场。一些与会代表还指出,由于存在监管盲区,一些企业对药肥中的肥料含量要么不标、要么以低充高,导致误导用户、坑农害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除草剂 水稻 农药制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