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本报记者蒋善军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其他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土壤治理成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农业组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代表委员们就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建言献策。近日在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如何加强耕地保护等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原政协副主席王鹤龄。

王鹤龄表示,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不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通过耕地质量的提高来缓解耕地数量不足的矛盾应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耕地保护遭忽视

据王鹤龄介绍,目前中国在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项目少、规模小、投入少。以安徽省为例,除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外,目前实施的耕地质量建设项目仅有有机质提升项目,2012年实施面积仅420万亩,投入仅4650万元。第二,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安徽省耕地质量现状问题主要有:中低产田比例较大,占65%左右,高产田比例较低,仅35%左右;农田水利配套率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非农建设占优补劣,耕地质量占补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耕层变浅、物理性状变劣、酸化明显,坡耕地侵蚀严重、污染日趋加剧等。耕地质量现状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三是耕地质量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中国还没有耕地质量保护的专门法律,影响了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四是缺乏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的有效机制。

加大补贴提升土壤有机质

究竟该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呢?王鹤龄

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呼吁尽快制定出台耕地质量保护条例,依法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下,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机制,规范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建设、监督管理及其相关活动,从而达到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

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二,构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长效

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管理的支撑作用,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应当将耕地质量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将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所必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土地整理和复垦、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加大对农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的补贴,扶持有机肥产业,如:对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种植绿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每亩按40元标准进行补贴。

第三,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防治污染、综合治理、高效监管”的方针,激励农民强化耕地净化与地力培肥。采取切实有效的约束措施,防止和减少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及生活垃圾、污水等对农田的污染;建立耕地质量保养体系,引导农民合理施用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针对耕地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造、改良和修复措施;新增耕地应当由农业部门进行质量验收评定,制定耕地培肥方案。

第四,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全面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加大补贴力度和范围;进一步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预测预警系统,开展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实施酸化土壤、砂姜黑土等低产土壤改良项目,促进耕地质量提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综合利用 土地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