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我必须农资说句话


李毅中

任正晓

牛盾

柯炳生

刘平均

王海波

王鹤龄

高炜

□本报记者蒋善军

编者按: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农药则对防治和减轻有害生物为害、保证农林丰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化肥、农药成为了众矢之的。在今年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8位政协委员,他们均认为,没有化学投入品就没有现代农业,农资产品为农业生产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不要因为一些个案而把农药、化肥妖魔化,谈化色变。

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委员:

片面指责化肥不公平

化肥产能过剩的状况是存在的,例如氮肥、磷肥产业产能过剩,而中国的钾肥需要进口,品种质量还不能满足中国农业生产的需要,例如缺少长效肥、复合肥,所以说大部分肥料都出口,这个不符合事实。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基础,我们的粮食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一斤化肥合理使用是3斤粮食的效益,如果我们片面指责化肥,不使用化肥,那么我们可能粮食产量会大减,甚至回到过去贫困、紧缺、饥饿的状况,这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化肥减少40%而粮食产量不会减少,我认为这个说法看怎么理解了,如果指我们能意识到施肥方面的浪费,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化肥的转化率,避免浪费,那么这一说法是成立的;但如果以目前这种粗放的施肥方式,减少40%的化肥用量,粮食产量肯定会下降,这种说法就值得商榷。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委员:

多收少收在于肥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也是农业生产的规律,因此化肥、农药对粮食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无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增加农业的排放,这样对我们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农业部门提倡多使用有机肥,这不但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能减少农业排放。

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牛盾委员:

不要把农资妖魔化

农业生产必须要用化肥、农药,应科学看待化肥、农药,不能把化肥农药妖魔化。

如果不用农药、化肥,据保守估计,我们的粮食和畜产品可能会减少1/3~1/2,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农药、化肥,特别是化肥,为农业生产提供必需的植物营养或矿物营养,它是不可取代的,不用化肥就用农家肥,但农家肥数量有限,转化效率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例外,因此化肥必须使用。为什么用农药?我们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消除病虫害,消除动植物疫情,可以保证农产品品质安全,保证有合理的产量,所以农业生产必须要用化肥、农药,只是要合理科学使用。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化肥、农药,不能把它矮化、妖魔化,不能抹黑,科学的认识,科学的使用,有利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委员:

没有化学投入品就没有现代农业

我前几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没有现代化学投入品就没有现代农业”,当然这不是反对绿色农业发展,但必须认识到一点,无论什么农业都离不开化肥、农药,完全不施化肥、农药的农产品只有富人吃得起。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的农业又回到2000多年以前老祖宗时代的农业,如何能养得起13.5亿人口?恐怕1/10都养活不了。肥料、农药、薄膜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做的是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它的效益,提高它的质量,减少它的使用量,减少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例如东北的水稻,全国的水稻主产区的种植面积都在减少,而东北却在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就是三层薄膜覆盖,提高了育秧期,提高了一个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业生产 粮食 总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