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志
□采访人张四代
“要推广一个品种,必须先把这个品种的产业链打通,否则农民得不到效益,再好的品种也是摆设。”春节临近,内蒙古海拉尔农垦集团上库里分公司副总经吴志国正盘算着新一年的种植推广计划,这首要的事情就是新品推广。
从1996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农垦系统摸爬滚打,
从品种推广到作物栽培,再到农场管理,每到一处,吴志国都不忘新品种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看重?这还要从大麦说起。海拉尔属于草原,土壤贫瘠,干旱年份小麦、油菜产量非常低,燕麦是很好的品种,适宜干旱气候,产量也是旱涝保收。“一亩小麦干旱年份产30斤,而燕麦要产200斤,雨水丰沛的时候能产600多斤。燕麦的经济效益最好。”
据吴志国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海拉尔农垦也引进
过,但没发展几年就不种了,原因在于没有销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燕麦需求。可到了2006年就不一样了,市场对大麦有了需求,大麦新品种层出不穷。
说来简单,但让这么大的农垦种燕麦也是很有风险的。
首先要从黑龙江、甘肃、新疆等气候相近区引进多个燕麦品种,再分到11个农场的试验站进行筛选,然后再对性状优良的品种进行大面积试种。那一年,让吴志国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跑那些试验点,看各个品种的情况。从播种一直到收获,每个生育期的各项指标都要一一记录,有的还有亲手播、亲手收,就是要看看这些燕麦的品性。眼看着就要卖了,结果收购处的人却给出了一个难题,说种的这些燕麦品质没有甘肃燕麦的好,麦芽糖含量不够,拒绝收购。
“当时我就意识到农垦种燕麦没错,但忘了一件事情,这燕麦还得人家收才行。随后,我们就拿来甘肃的燕麦和内蒙古当地驯化后的燕麦一块种,一块收,亲自送去检测,让他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了打通市场,农垦愣是从甘肃调来了40车皮的种子大面积种植,说服了收购公司,开始大量收购当地的燕麦。“下游打通之后,大面积推广局面顺势打开了,第一年15万亩,第二年30万亩,第三年60万亩,最高时达到100多万亩。”
燕麦推广的成功不仅让吴志国认识到新品种选育的魅力,更让他学会了品种推广的技巧。“要想在农垦推广好一个品种,必须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就拿农垦这些年来说,从蒙油1号到蒙油4号,再从小麦联合育种91至93号,都是这么推广过来的。”吴志国所说的技术加行政其实要付出很多艰辛才能做到。
技术就是先召开现场会,将每个农场的技术员和工人召集在一起,宣布今年主推的一些技术和品种,然后让技术员和工人说说去年遇到的问题和创新的技术。随后,就是到各个试验点去逐一落实,看看新推广的品种有没有市场和销路,几年下来就能把一个品种迅速推广开来。
吴志国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尝试大规模、少品种的推广,这样有利于品种的收获和储存,更重要的是可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单品种加工的需求。“中国目前不缺品种,缺的是与市场对接,要学会国际先进的品种推广经验,从种到收,从储到卖,都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吴志国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2-08/33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