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龙
□采访人王沛
马金龙,山西闻喜县裴社乡的一名邮递员,负责为乡里的各个村送报纸,他同时也是裴社乡乡土专家协会的创办人兼技术员。马金龙所在的协会是一个纯民间的农技互助组织,由一些热爱农业、喜好钻研的农民土专家组成。谈起这乡土专家协会的事儿,马金龙打开了话匣子。
“1998年,我们4个喜欢钻研的农民聚在一起,大家商量着一起干点啥,帮乡亲们做点事儿。最后,我们成立了最初的研究会。”马金龙回忆道,“我们不跟农民收一分钱,谁家有问题需要帮忙,我们就去。解决不了的问题,找资料、找专家给解决。平时谁需要买农资产品,我们也帮着介绍介绍。”
马金龙的农民研究会帮村民们解决了不少棘手的农业难题,当地政府也对这个农民自发的组织称赞有加。2001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研究会得到了山西省农科院等农研机构专家的支持。“有了农科院专家的帮助,我们服务的范围也扩大了,我们几个农技员做起来也更有心气儿,更有信心把服务做好,帮助更多的农民。”马金龙说。
2009年的一天,一个农民找到马金龙,说自己家的棉花出了大问题,看着农民焦急的样子,马金龙立刻赶到这位农民田里查看情况。原来,该农户把去年喷小麦剩下的除草剂误当杀虫剂喷在了棉花上,造成几亩棉花生长受阻。棉花顶部的叶片颜色深绿,叶脉粗显,有的甚至开始萎缩。周围的农户都觉得这田里棉花没救了,劝他赶紧拔了种点玉米补救一下损失。马金龙查看棉田后,不认同大家拔掉植株的建议,他记得自己在报纸上看到过类似药害的报道,认为这棉花还有的医治。受药害的农户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让马金龙帮着治治。
马金龙立马召集研究会的成员一起查资料,并咨询了农科院的棉花专家,找到了一套解决方案。在他们的指导下,该农民及时喷洒了解毒药剂,并调整了棉田水肥管理,当期就见到了效果。到了收获时节,该农户家棉花不但没有减产,亩产量反而增加了200斤。马金龙和协会的良好形象在农民心中扎了根。
马金龙更在乎的是能为农民解决问题,能在其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今年,我们协会向农科院申报了一个‘两茬玉米’
的项目,我们自己已经试验过了,综合产量能达到每亩3000斤。希望在农科院的帮助下,产量能再提高一些。”马金龙说,“我们都是农村里的土专家,我们就希望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多为农民做点事儿,心里面更舒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2-08/33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