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播时节,河北保定的农田里本该是热火朝天播种小麦的场面,然而记者发现,很多地玉米收割完,农民不再种小麦,而是选择撂荒。
□本报记者马彦平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11791亿斤,比上年增长3.2%,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这是中国农业去年交出的亮丽答卷,更是中国粮食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的传承。时间已步入2013年,粮食“九连增”的喜讯让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之际,人们开始关心,今年的粮食生产能否继续保持增产的好势头?“九连增”之后农业增产潜力还有多大?据调查,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未来粮食供应将呈现紧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经营体系、补贴等多方着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了挖掘未来种粮潜力的关键。
紧平衡将成常态
“粮食‘九连增’已经成为过去时,未来的路更加艰难。今后10年,既是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艰难爬坡期。”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表示,9年来,尽管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其他农产品稳定发展,但供求缺口仍在逐年扩大,进口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9年间,大豆净进口增加1.6倍,食用油增加近五成,棉花增加六成,食糖增加3.3倍。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数据显示,9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增加1.78亿亩,对增产贡献率接近1/3。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统筹协调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耕地、水、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因素日益明显。目前中国人均耕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生产成本又持续上涨……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
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告诉记者,中国粮食连年增产,保障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千万不可因连增而沾沾自喜,看不到农业的隐忧。发展是好事,但是发展往往容易掩盖矛盾,所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具体到农业方面应该认识到,我们依靠增加农业补贴、科技进步以及不断增加的高投入而取得的粮食增产背后,农业与农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问题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农业增产缺乏后劲,继续增长越来越难。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指出,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九连增”,为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生产各生产要素已绷得很紧,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黄鸿翔说,从生产方式来看,小规模、
分散种植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如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整合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规模的耕地资源,构建扎实的粮食生产微观经济基础,成为粮食稳定发展的新问题。再从技术瓶颈来看,中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和技术直接推动密切相关。目前全国突破性、区域带动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依靠单项技术突破大幅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此外,近年来中国灾害频发重发态势难以避免。这些,都考验着中国的粮食生产。
撂荒致连增变难
事实上,粮食持续增产要有两个方面来保障,一个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另一个是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纵观当前的农业形势,依靠后者或许更靠得住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计划高达1500万亩,未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18亿亩红线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还不包括日益严峻的土地撂荒。”业内专家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2-01/33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