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何在?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2-01  互联网

去年秋播时节,河北保定的农田里本该是热火朝天播种小麦的场面,然而记者发现,很多地玉米收割完,农民不再种小麦,而是选择撂荒。

□本报记者马彦平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11791亿斤,比上年增长3.2%,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这是中国农业去年交出的亮丽答卷,更是中国粮食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的传承。时间已步入2013年,粮食“九连增”的喜讯让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之际,人们开始关心,今年的粮食生产能否继续保持增产的好势头?“九连增”之后农业增产潜力还有多大?据调查,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未来粮食供应将呈现紧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经营体系、补贴等多方着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了挖掘未来种粮潜力的关键。

紧平衡将成常态

“粮食‘九连增’已经成为过去时,未来的路更加艰难。今后10年,既是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艰难爬坡期。”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表示,9年来,尽管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其他农产品稳定发展,但供求缺口仍在逐年扩大,进口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9年间,大豆净进口增加1.6倍,食用油增加近五成,棉花增加六成,食糖增加3.3倍。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数据显示,9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增加1.78亿亩,对增产贡献率接近1/3。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统筹协调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耕地、水、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因素日益明显。目前中国人均耕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生产成本又持续上涨……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

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告诉记者,中国粮食连年增产,保障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千万不可因连增而沾沾自喜,看不到农业的隐忧。发展是好事,但是发展往往容易掩盖矛盾,所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具体到农业方面应该认识到,我们依靠增加农业补贴、科技进步以及不断增加的高投入而取得的粮食增产背后,农业与农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问题还正在变得更加严重,农业增产缺乏后劲,继续增长越来越难。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指出,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九连增”,为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生产各生产要素已绷得很紧,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黄鸿翔说,从生产方式来看,小规模、

分散种植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如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整合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规模的耕地资源,构建扎实的粮食生产微观经济基础,成为粮食稳定发展的新问题。再从技术瓶颈来看,中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和技术直接推动密切相关。目前全国突破性、区域带动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依靠单项技术突破大幅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此外,近年来中国灾害频发重发态势难以避免。这些,都考验着中国的粮食生产。

撂荒致连增变难

事实上,粮食持续增产要有两个方面来保障,一个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另一个是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纵观当前的农业形势,依靠后者或许更靠得住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已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计划高达1500万亩,未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18亿亩红线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还不包括日益严峻的土地撂荒。”业内专家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记者在采访基层农资经销商时也得

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种地效益萎缩的影响,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土地撂荒,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天津宝坻农资零售商刘云津告诉记者,近两年小麦价格偏低,当地冬闲田增多,很多农民在收获完玉米后不再播种冬小麦,而是选择次年种玉米。山西祁县供销社化肥经营部杨金康告诉记者,当地农民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原因在于农民觉得种地不赚钱。杨金康表示,近几年来,凡是到了小麦种植季节,只要稍微留意,从南到北都可以看到,本来的小麦种植区域已经看不到农民热火朝天播种小麦的场面,不少地方小麦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减少。

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袁汉民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注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减小的问题”的提案,袁汉民指出,2011年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水稻播种面积分别比2010年增长2.9%、0.4%,唯独小麦播种面积下降了0.3%,实际上,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

袁汉民告诉记者,1998年中国小麦播

种面积为4.4661亿亩,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5426亿亩,全国10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20.7%,接近1亿亩。袁汉民表示,全国除河南、安徽两省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小麦种植面积在减少。“换句话说,科学技术对中国小麦总产提高的作用远远低于小麦种植面积较少的幅度,加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中国小麦总产进一步提高所面临的困难严峻,中国粮食能否持续增产是大家所关注的大问题。”袁汉民说。

据记者了解,除了小麦以外,其他附加值低、比较效益偏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也在减少。以广东省为例,该省粮食播种面积已从1980年近597万公顷减少到了2008年的约440万公顷,减少157万公顷。相对于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每年2000多万吨的粮食缺口必须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仅2012年1至7月份,经广东口岸进口粮食925.3万吨,比2011年同期大幅增加73.6%。

粮食连增任重道远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中长期粮食供求将呈现紧平衡的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尽早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及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等“三农”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部署。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今后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显得非常重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迫切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韩长赋说。

如何进一步夯实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钱克明表示,首先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物质基础。钱克明告诉记者,中国易于改造中低产田面积8.75亿亩,如全国得到改造,按每亩增产粮食75公斤计算,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6500万吨以上。钱克明建议,2011~2020年,全国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现有需要完善设施的高产田更新提质建设2亿亩,力争到2020年,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9亿亩以上,占全国耕地比重50%以上。

钱克明建议,完善粮食生产补贴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积极性,重点挖掘复种指数提高潜力,提高耕地利用效率。要研究实施冬闲田开发利用补贴试点的可行性,把粮食作物间套种作为高产创建的一种类型纳入到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带动间套种粮食作物产量增加。

粮食“九连增”之后增产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黄鸿翔也表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大各种废弃物处理力度,严防耕地的污染。协调有关部门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统一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高标准农田以奠定农业生产的坚实基础。

同时要加快农村改革的进程,加大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逐步以技术拉动取代投入拉动,改变不断增加化肥与农药投入的现状。加快建设农业生产的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农机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这样粮食安全的基础才能够稳固,粮食持续增产的潜力才能很好地挖掘出来,实现“十连增、十一连增”。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2-01/33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