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泉林嘉有”的有机肥料发展路


与会专家代表认真听取新型肥料学术报告

泉林嘉有总经理郭良进

□本报记者 杜晓文

10年前,他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果断悟出“走循环经济与肥料创新的产业发展之路方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后他带领团队,率先在全国创立土壤-秸秆-制浆-肥料-土壤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绿色经济产业化,用工业化实现了秸秆养分的土壤归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草浆造纸的污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天然有机肥的原料问题,延长了作物秸秆利用的产业链条,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他就是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良进。

《农资导报》:泉林嘉有利用秸秆废液生产有机肥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并实现了产业化,对有机肥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郭良进:我们集团是以制浆造纸、绿色肥料为核心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企业以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秸秆为原料,秸秆中纤维用于生产本色纸制品,用亚硫酸铵提取木质素、半纤维素及秸秆中的其他中微量元素生产绿色有机肥料。日前,该技术通过了3项部级专家鉴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并获得专利。其中,秸秆清洁制浆及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此为基础,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投资106亿元,包含60万吨浆、50万吨纸、120亿只餐盒、90万吨有机肥项目已开工建设。另外,

我们在吉林德惠、黑龙江佳木斯的项目己批复并开工建设。总之,我们的产业发展和农业息息相关,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物秸秆资源,结出两大美丽果实:健康本色的纸制品、天然环保的有机肥料。

《农资导报》:新型肥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研究和开发新型肥料成为推动肥料产业实现“质量替代数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您对目前新型肥料的发展有何看法?

郭良进:提到新型肥料的发展,我们要大力感谢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他们是以研究新型肥料、提升企业现代化、实现“立体化施肥”新理念的重要社会组织,多年来研究开发了系列肥料新产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现阶段,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农业环境及农产品的诉求在不断提升,对农业如何确保高产、优质、低成本发展提出新挑战。新型肥料协会调查显示,全国土壤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缺失严重,土壤贫瘠达到了耕地面积70%以上,作物产量及农产品品质发展遭遇瓶颈。另一方面,大量作物秸秆还田难,被大量焚烧污染环境,同时肥料利用率在低水平徘徊,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由此来看,一方面人们对作物品质及产量的诉求在提高,需要更好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来满足人们需求;另一方面,土壤品质下降、中微量元素缺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等因素在严重制约着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在中国当代农业发展中的确存在着尖锐矛盾。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曾提出“立体化施肥模式”:一是采用多种施肥方式,例如增加叶面喷施,增加有机质施入等。二是实现全营养施肥,有针对性地增施中微量元素解决缺素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这是解决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因此我认为,新型肥料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

《农资导报》:本次会议着重关注了“立体化施肥”模式,您对这一模式持何看法?本届会议的意义在何?

郭良进:“立体化施肥”模式理论基础相当成熟,但如何实现产业化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关键。新型肥料产品应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品质好,质量稳定,要富含中微量元素及有机质;二是成本低、能规模化生产,这样才能满足普通农产品广泛应用的需要;三是产品应用便捷,能机械化应用;四是产品原料丰富,天然环保,不能形成二次污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微量元素 施肥 产业化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